[发明专利]一种脉管制冷器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4858.6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1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峰;过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管 制冷 及其 装配 方法 | ||
1.一种脉管制冷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冷端换热器、回热器、热端换热器和调相器,所述热端换热器上连接有气体接头,所述回热器内部连接有脉管,所述脉管和所述回热器的轴线相重合,所述脉管一端和所述冷端换热器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调相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和所述脉管之间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热端换热器内部连接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外壁和所述热端换热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和所述气体接头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回热器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流件的上部连接有稳流件,所述稳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脉管相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狭缝,所述调相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气腔,所述气腔内部连接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所述第一盘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盘管的直径,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气腔相连通;
所述导流件内部连接有热套芯,所述热套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所述热套芯和所述导流件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热套芯内部设置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气孔的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盘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采用锥形孔,所述第一狭缝包括狭缝主体部和分叉狭缝部,所述狭缝主体部自所述锥形孔的小端延伸至大端,所述狭缝主体部在所述锥形孔的大端处进行分叉形成所述分叉狭缝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导流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换热器内壁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导流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换热器和所述回热器通过支撑法兰相连接,所述支撑法兰和所述回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法兰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热端换热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旋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介质的填充孔隙率为0.6~0.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均采用紫铜管。
8.一种脉管制冷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回热器和冷端换热器通过真空钎焊方式相连接;
2)将脉管置于回热器中,并使得管的上端插入冷端换热器中,所述脉管和所述回热器的轴线相重合;
3)在所述回热器和所述脉管之间填充蓄热介质;
4)将气管接头连接在热端换热器上,并将所述热端换热器和所述回热器相连接;
5)将导流件套接在所述热端换热器内部;
6)将调相器的壳体连接在热端换热器上,并使得壳体内部第一盘管的一端和导流件中的稳流件上的第一气孔相连通,第一盘管的另一端和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盘管的另一端和壳体内部气腔相连通;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通过真空钎焊方式相连接;
所述导流件的内部连接有热套芯,所述热套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将所述热套芯装入所述导流件中时,先将热套芯放置于液氮中直至达到第一设定时间,然后取出热套芯立即装入导流件内部,再将装入热套芯的导流件静置于常温环境中直至达到第二设定时间,使得热套芯和导流件完成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48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