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5430.3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仲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杰林医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40/67;G16H10/60;G16H20/10;G16H40/2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模式 信息化 协同 信息 平台 系统 | ||
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涉及网络通信和医学传感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医生端、协同端及患者端,所述的医生端与协同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协同端与患者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此平台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和音频、视频编解码技术,实现医患之间协同工作,同时还能够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实时沟通和诊断,使患者和医生不受医疗服务机构的地域限制,帮助患者在第一时间排除健康意外隐患,从而提升人们的健康指标与生活质量,真正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向缺乏医疗人员和技术或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和医学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大多使用固定的医疗监护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生理参数,通过线缆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这种建立在线缆连接基础上的传统监护系统往往体积大、功耗大、不便于携带,限制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动,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风险。
此外,这种传统的医疗监护方法容易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而影响病人的身体状况,使诊断数据与病人真实的生理状况产生一定差距,影响对病情的正确诊断。特别对于缺乏医疗人员和技术或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生难以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采用现有技术难以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该平台包括医生端、协同端及患者端,所述的医生端与协同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协同端与患者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
所述的医生端包括患者管理模块、病例资料库、远程会诊模块、学习模块及药品管理模块。
所述的病例资料库包括病理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临床知识模块及疾病参数。
所述的学习模块包括互动学习模块、研究管理模块及医生讨论模块。
所述的药品管理模块包括药品信息库模块及药品收发模块。
所述的药品信息库模块包括药品说明书管理模块。
所述的药品收到模块包括药品提取模块及药品发送模块。
所述的协同端包括信息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及通信模块。
所述的信息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自动寻址模块、查询模块及诊断记录模块。
所述的患者端包括控制器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平台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和音频、视频编解码技术,实现医患之间协同工作,同时还能够实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实时沟通和诊断,使患者和医生不受医疗服务机构的地域限制,帮助患者在第一时间排除健康意外隐患,从而提升人们的健康指标与生活质量,真正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向缺乏医疗人员和技术或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模式信息化的医患协同信息平台系统,该平台包括医生端、协同端及患者端,所述的医生端与协同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协同端与患者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杰林医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杰林医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5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