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打印钢锭的增材制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5737.3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祥;缪志刚;张辉;臧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0 | 分类号: | B22D7/00;B22D37/00;B33Y3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314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印 钢锭 制造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打印钢锭的增材制造系统,增材制造材料为:钢水熔体。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尤其擅长于制作形状简单、无内腔、尺寸大、价格低的大型钢锭。通过采用钢水熔体作为增材制造材料,完成钢锭的制备。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性好等特点。钢水熔体作为工厂已经成熟使用产品,成本低廉,更易获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锭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打印钢锭的增材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各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而金属增材制造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中最耀眼的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重振美国制造业等国家战略中都明确提出相关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属增材制造已有以激光立体成形技术为代表的同步送粉送丝高能束熔覆技术和以高能束选区熔化技术为代表的粉末床成形技术两个技术方向,在常规制造技术难以触及的高复杂度、小批量、快速响应制造等细分市场,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前,增材制造技术已经转向产业化应用,它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变革性影响,被称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世界各国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重点培育,推动增材制造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设计理念的加速融合,力争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在相关规划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装备性能显著提升,应用领域日益拓展,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了若干产业集聚区。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在环渤海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多地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良好经济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和较强的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增材制造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应用服务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增材制造产业链。在珠三角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侧重于应用服务,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等地。此外,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份是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中心和产业化重镇,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
但是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普遍使用金属粉或金属丝,不仅材料种类有限,成本高企,根本无法应用于常规民品件。因此市场更需要钢锭尺寸大、销售价格相对较低,而内部质量要求又极高的钢锭。
因此如何提升钢锭生产效率,降低钢锭的内部质量问题,从而为大型锻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有效提升我国制造领域的水平,将我国发展为领先世界的工业技术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打印钢锭的增材制造系统,增材制造材料为:钢水熔体。
其中,包括用于承装钢水熔体的钢包、操作台、底板和喷头组件;所述钢包通过料管与所述喷头组件连接;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喷头组件通过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
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由左右两部分拼装而成的初始模;
所述初始模包括钢锭模、注入管;所述钢锭模包括环形模腔;所述注入管位于所述钢锭模的轴线上,注入管的出料口设有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末边缘延伸入所述钢锭模的环形模腔内;所述环形部与所述底板形成的缝隙为用于钢水向环形模腔的方向流动的通道;所述钢锭模的外环处设有底盘;所述底盘贴合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盘的外边缘位于钢锭模外,内边缘位于环形模腔内;所述底盘的内边缘和所述环形部的外边缘形成的缝隙为模腔气口;
注入管的入料口呈漏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5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