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6514.9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9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蔡鹏;刘永涛;郑菲;徐晓楠;孔鹏华;倪伶俐;姜孝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8F122/14;C08F2/48;C08J7/18;C08L69/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廖娜;李锋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七街三号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酸酯 疏水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室温下,将一定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和自由基光引发剂搅拌混匀后喷涂在基底表面,置于紫外灯下照射预设时间,得到所述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所述丙烯酸树脂和自由基光引发剂之间的质量比为1:0.02~0.05。与现有超疏水涂层相比,本涂层仅由前驱体聚合而成,无需使用纳米颗粒、含氟类低表面能物质及有机溶剂,绿色环保,聚合速度快、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涂层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疏水涂层因其特殊的表面非润湿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自清洁、防腐蚀、防覆冰及减阻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发展了大量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技术,如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等离子体法、化学蚀刻法、静电纺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要么使用有毒的含氟低表面能材料,要么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如等离子加工设备或复杂的工艺过程,而且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挥发性溶剂,因此难以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涂层与基底之间结合力强,机械性能优异,而且本方法工艺简单、聚合速度快、无需使用任何溶剂,节能环保。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室温下,将一定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和自由基光引发剂搅拌混匀后喷涂在基底表面,置于紫外灯下照射预设时间,得到所述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所述丙烯酸树脂和自由基光引发剂之间的质量比为1:0.02~0.05。
优选地,所述的丙烯酸树脂为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自由基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1173)、苯甲酰甲酸甲酯(MBF)、安息香双甲醚(BDK)、(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或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184)。
优选地,所述的紫外灯的波长为250~400nm。优选波长为254nm或365nm。
优选地,所述紫外灯的功率为5~40mW/cm2。优选10mW/cm2、15mW/cm2、20mW/cm2和30mW/cm2。
优选地,所述预设时间为5~60min,优选10min、20min、30min和40min。
优选地,所述基底为玻璃、硅片、马口铁、铝合金、聚碳酸酯、滤纸或织布。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将丙烯酸树脂与自由基光引发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喷涂在基底上,得到丙烯酸树脂液态涂层;然后光照光解自由基光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酸树脂中的碳碳双键均裂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疏水碳链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诱导丙烯酸酯在聚合过程中自组装形成微米级晶体,从而形成微纳尺度的粗糙结构,即得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仅通过丙烯酸树脂本体光引发聚合,聚合过程中因为丙烯酸树脂中长链烷基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使得丙烯酸脂聚合时形成有序结晶,产生了粗糙表面,结合丙烯酸树脂聚合物的本征疏水性,获得了聚丙烯酸酯超疏水涂层,无需添加纳米颗粒构建粗糙结构,无需额外使用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无需使用溶剂,制备过程简单高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涂层的XRD谱图;
图2为实施方式1中涂层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6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扣布料
- 下一篇:汽油机三元催化器起燃最佳工况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