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6617.5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水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08号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理 闭塞 水体 微循环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包括放置在闭塞型水体中可过水的盛料容器,所述盛料容器上连接有微气泡射流器和套设在微气泡射流器输出端上的外管,在盛料容器内放置有过滤料,微气泡射流器输出端与所套接的外管进水端具有间隙,以使进入盛料容器的水体经过过滤料从该间隙中进入外管;该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将盛料容器中形成的小范围生态环境快速的扩大到大范围的闭塞型水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闭塞型水体(指在固定范围内不流动的水体)的治理中,通常采用在水体中放置盛装过滤料(含有利于生态环境生成的生物菌料等)的容器,从而在水体经过该容器后,使容器内水体的生态环境从容器内逐步扩大到容器周围的闭塞型水体中,但该种结构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仅仅是通过水体自身有限的流动来实现,速度非常缓慢,使闭塞型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率非常低、效果非常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该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闭塞型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率。
本发明治理闭塞型水体微循环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闭塞型水体中可过水的盛料容器,所述盛料容器上连接有微气泡射流器和套设在微气泡射流器输出端上的外管,在盛料容器内放置有过滤料,微气泡射流器输出端与所套接的外管进水端具有间隙,以使进入盛料容器的水体经过过滤料从该间隙中进入外管。
进一步的, 上述盛料容器为周壁密布有过水孔的封闭壳体,在封闭壳体内填放有过滤料。
进一步的, 上述微气泡射流器的进水口和外管的出水口分别露出盛料容器,以用于连接进水管路或出水管路。
进一步的, 上述微气泡射流器包括一端为进水口、一端为微气泡水输出端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周壁上设有至少一组导水块,每组的导水块包括在同一个截面内沿圆周均布的至少两个凸块,每个凸块上均设有以使通过该凸块的水流由直线行进变成螺旋行进的导水面,在管体上设有过气孔,所述过气孔与空气连通。
进一步的, 上述导水面为斜面,其与管体轴线形成5-85度的夹角,相邻凸块上的斜面与管体轴线形成不同或相同的夹角;同一个截面内沿圆周均布有二至五个凸块,所述截面为垂直于管体轴线的截面,过气孔位于凸块的侧部。
进一步的, 上述管体上设有垂直于管体轴线的穿孔,所述穿孔内固定有柱体块,所述凸块为柱体块凸出于管体内周壁的部分,所述柱体块与导水面之间设有导圆角。
进一步的, 上述管体内沿管体轴线方向设有两组的导水块,过气孔位于两组的导水块之间;所述管体在沿垂直于管体轴线同一截面或不同截面的圆周上均布有多个过气孔,所述过气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或相切于管体内周壁,或者过气孔呈螺旋形;或者所述过气孔与管体轴线形成夹角。
进一步的, 上述管体外围套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两端与管体外周壁为封闭的,所述外套管上设有气管管口,外套管内周壁与管体外周壁之间形成负压腔体,所述过气孔与负压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 上述管体为三节段,分别是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第一节段和第三节段管径相同,且大于第二节段,第二节段两端分别与第一节段和第三节段螺纹连接,导水块和过气孔分别设在第一节段和第三节段上,所述外套管的两端部螺纹连接在第一节段和第三节段上;所述管体的中心孔孔径呈喇叭形逐渐放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水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水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6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