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牙耳机及其音量自适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7613.9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4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智富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牙 耳机 及其 音量 自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蓝牙耳机及其音量自适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麦克风侦测外部环境噪音;S2耳机IC拾取来自麦克风的携带外部环境噪音的噪音信号,并且分析噪音信号的大小,以判断当前外部环境噪音等级;S3依据当前噪音等级,耳机IC输出相对应等级的音量能量作用于扬声器,其中,当外部环境噪音等级越高时,耳机IC给扬声器施加的音量能量越高;相反,当外部环境噪音等级越低时,耳机IC给扬声器施加的音量能量越低,也即是外界非常嘈杂时,则耳机的音量会自动增大,外界非常安静时,则耳机的音量会自动降低,从而达到音量自适应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用户的听音体验以及产品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蓝牙耳机及其音量自适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蓝牙耳机,用户所到的固定声音效果都由耳机在研发端的选件跟调试决定,这其中便包括了音色音量以及设备本有的固定音频底噪,而其中体验者烦恼的可听闻底噪问题则是很大程度由环境决定的,研发的调试工程师可能是在办公室环境下或者是在专门的消音室下校对的底噪,底噪问题受至于体验者的耳朵听觉灵敏的个体差异,很多情况下便出现为了满足音量音色的需求而导致了消费者体验者在如常见的深夜或者比较安静的环境场景下听到的可闻的底噪声。
对目前的这种固定的调试方法,便存在了很大的一个局限性,往往声音音量需求与底噪问题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在背景环境音特别小往往不需要那么大的一个电平增益便可以或者较好的声学动态和音量,而在嘈杂的环境如室外公交车上时面对较大的一个环境噪声,我们往往需要一个较高的增益结构来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而这时候由于背景比较嘈杂,音量需要足够大才能被人们接受,在一些情况下,即使人们将耳机音量调至最大,仍然无法满足听力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耳机产品多重点研究如何降低底噪问题,如在先专利CN104602163B;CN104717587B;CN106101902A;CN106941637B;CN107615775B,但是还不存在根据外部环境噪音来实时调整耳机音量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及其音量自适应的方法,其可以根据环境噪音来实时自适应耳机的音量,以满足人们获得更好的视听感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蓝牙耳机音量自适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麦克风(10)侦测外部环境噪音;
S2,耳机IC(20)拾取来自麦克风(10)的携带外部环境噪音的噪音信号,并且分析噪音信号的大小,以判断当前外部环境噪音等级;
S3,依据当前噪音等级,耳机IC(20)输出相对应等级的音量能量至扬声器(30),以控制扬声器(30)的音量,其中,
噪音等级被定义如下:噪音等级分为N、N+1、N+2……N+n,N为最低级表示外部环境基本无噪音,N+1、N+2……表示级别逐渐升高外部环境噪音逐渐增大;N+n为最高级表示外部环境噪音最大;
音量能量等级被定义如下:音量能量等级分为M、M+1、M+2……M+n,M为最高级表示最小程度增加扬声器(30)音量,M+1、M+2……表示施加于扬声器(30)音量的幅度逐渐升高,M+n为最低级表示最大程度增加扬声器(30)音量;
当噪音等级为N时,耳机IC(20)输出M级音量能量所对应的增益给扬声器(30);
当噪音等级为N+1时,耳机IC(20)输出M+1级音量能量所对应的增益给扬声器(30);
当噪音等级为N+2时,耳机IC(20)输出M+2级音量能量所对应的增益给扬声器(30)……按同样的规律,当噪音等级为N+n时,耳机IC(20)输出M+n级音量能量所对应的增益给扬声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智富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智富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7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