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033.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光仙;孙海燕;刘天伍;何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培权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软管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涉及连接配件技术领域。所述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刚性管,外壁设有第一凹槽;软管,套设于所述刚性管外,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连接通道;以及,定位件,填充于所述连接通道内,以限制所述刚性管和所述软管相对运动。本发明提出的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无需在外部固定卡箍,即使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装配,且装配后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在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以汽车为例,汽车内部存在很多冷却管路,这些管路的连接一般通过软管套到硬管上,用不同类型的卡箍紧固来实现,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以被大量应用。
现有的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主要结构包含刚性管、固定环箍、软管。装配时,先将软管端口套到刚性管上,再通过固定环箍将软管固定到刚性管上,以防止软管与刚性管之间松动,造成渗漏。然而,这种方式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不易装配,且如果应用于振动情况下,容易造成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旨在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结构稳定的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包括:
刚性管,外壁设有第一凹槽;
软管,套设于所述刚性管外,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连接通道;以及,
定位件,填充于所述连接通道内,以限制所述刚性管和所述软管相对运动。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钢球。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钢球设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沿所述刚性管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刚性管的外侧壁和所述软管的内侧壁之间的衬套,所述衬套上对应所述通道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避让孔的口径小于所述定位件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衬套具有伸入所述软管内的伸入端,所述伸入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软管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衬套靠近伸入端的位置向外拱起设置,以在所述衬套的外侧面形成凸部,内侧面凹陷形成环槽,所述环槽中设置有密封圈,以密封所述衬套与所述刚性管之间的间隙;和/或,
所述衬套具有伸出所述软管外且靠近所述刚性管设置的伸出端;
所述伸出端的周缘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软管的端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刚性管具有与所述软管对接的第一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形成有导向面。
可选地,所述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软管外的防脱环,所述防脱环对应所述定位件设置,用于挤压所述通道以限位所述定位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一种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在刚性管的外壁和软管的内壁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构成连接通道,在连接通道内设置定位件,实现了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具体安装时,先将定位件装于软管的第二凹槽中,之后将刚性管装入,使得刚性管的第一凹槽与定位件对位,完成安装,本发明提出的刚性管与软管的连接结构,无需在外部固定卡箍,即使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装配,且装配后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灯安装座板修边方法及切口刀块结构
- 下一篇:一种振动缓冲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