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及制得的改性多孔基材、包含该改性多孔基材的金属钝化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543.9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9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星;梁文先;杨林;邹国庆;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02 | 分类号: | C09K17/02;C09K17/08;B09C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7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基材 改性 方法 包含 金属 钝化剂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及制得的改性多孔基材、包含该改性多孔基材的金属钝化剂及其应用,该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物质浸泡于乙酸镁溶液中,烘干,在330‑420℃下加热,得到纳米氧化镁改性的多孔基材,多孔物质选用生物炭或黏土矿物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还公开通过上述改性方法得到的改性多孔基材;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改性多孔基材的金属钝化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所述改性多孔基材20‑70份和20‑70份黏土矿物粉,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金属钝化剂在金属钝化中的应用。本申请具有更好地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改善土壤环境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修复土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及制得的改性多孔基材、包含该改性多孔基材的金属钝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而且还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修复和再生重金属污染土壤至关重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化学修复、生物钝化、电修复和热修复等方法。其中,钝化修复技术因为适用性广,成本低廉,见效快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必要提供钝化效果更好的土壤钝化剂。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改善土壤环境,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及制得的改性多孔基材、包含该改性多孔基材的金属钝化剂及其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孔基材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物质浸泡于乙酸镁溶液中,烘干,在330-420℃下加热,得到纳米氧化镁改性的多孔基材,多孔物质选用生物炭或黏土矿物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将多孔物质浸泡于乙酸镁溶液后再在高温下加热,高温加热条件下乙酸镁会分解为氧化镁,氧化镁负载于多孔物质中,实现对多孔物质的改性,而且高温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镁是纳米级的颗粒,纳米氧化镁填充于多孔物质之间,得到的改性多孔基材应用于重金属钝化,氧化镁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大,还能够协同发挥生物炭与氧化镁的钝化重金属作用,改性多孔基材对于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更优。
优选的,多孔物质选用生物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原料(木材、作物秸秆或城市生活生物废弃物等)在限氧或厌氧条件下高温热解而成的一种含碳的多孔固型材料,生物炭通过表面吸附、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等形式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将生物炭浸泡于乙酸镁后高温分解,纳米氧化镁负载于生物炭中,不仅仅可以发挥各自对于重金属的固定钝化效果,而且经改性后对于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更优。
优选的,乙酸镁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氧化镁溶于乙酸中,加水得到乙酸镁溶液,乙酸和水添加量之和与氧化镁添加质量比为(5-9):1,氧化镁和多孔物质的质量比为1:(8-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手段控制乙酸镁与活性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从而控制多孔物质与氧化镁之间的比例,既能够增大氧化镁的比表面积,提高其钝化效果,而且防止由于多孔物质孔隙都被氧化镁填充引起的钝化效果减小,从而能够具有更优的钝化效果。
优选的,加热时间为0.5-2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加热时间的控制保障乙酸镁可以完全分解为氧化镁,而且对于多孔物质改性后的改性多孔基材钝化效果更优。
优选的,所述黏土矿物粉选用生物炭、硅藻土、硅微粉、膨润土、沸石、海泡石或粉煤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黏土矿物粉的比表面积等参数均有所差别,选用上述黏土矿物粉的时候其钝化效果更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改性多孔基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5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