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9292.6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玥;王伟群;赵宏博;沈宇;马淑霞;王春敏;张昆;吴庆田;杨春佳;崔刚;富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C12M1/12;C12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15400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恒温 细菌 培养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本方案通过外界空气中细菌聚集在无菌滤膜外侧,借助外界细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促使连接金属绳恢复至其高温相态,对混合反应粉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促使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粉末充分反应,一方面借助反应过程中的制冷效果,可以降低外界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的效率,使其不易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借助反应产生的氨气,可以促使外保护球囊迅速膨胀,解除对内置磁铁球的磁屏蔽,并在两个内置磁铁球的吸附作用下,带动两个外保护球囊相互挤压,从而产生向外流动的气流,以此将无菌滤膜外侧附着的细菌挤出,从而减少外界细菌大量附着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1个月之久,由于细菌无处不在,因此从制备培养基时开始,整个培养过程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否则外界细菌污染标本,会导致错误结果;而培养的致病菌一旦污染环境,就会引起交叉感染,以疾病诊断为目的进行的培养,要选择合适的标本(血、尿、便、脓液、分泌物等),并应结合临床情况解释所得结果。
现有技术中,在对细菌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培养皿,但是为了给待培养细菌提供一个无菌(其他细菌)环境,因此需要在培养皿的进气导管内设置无菌滤膜,从而减少在对细菌培养的过程中,被其他细菌污染的可能性,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培养皿与外界之间的气体的循环流动,会在无菌滤膜外侧聚集大量的细菌,随着其大量繁殖以及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容易将无菌滤膜阻塞,从而降低了培养皿细菌的透气性,容易对培养皿内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恒温恒湿的细菌培养实验装置,本方案通过外界空气中细菌聚集在无菌滤膜外侧,借助外界细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促使外保护球囊和内置磁铁球之间的连接金属绳恢复至其高温相态,并借助连接金属绳的变形以及其外侧的搅动毛刺的作用,可以对外保护球囊内的混合反应粉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促使混合反应粉内的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粉末充分反应,一方面借助反应过程中的制冷效果,可以降低无菌滤膜外侧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的效率,使其不易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借助反应产生的氨气,可以促使外保护球囊迅速膨胀,并解除对内置磁铁球的磁屏蔽,从而在两个内置磁铁球之间相互吸附的作用下,带动两个外保护球囊相互靠近并挤压,从而产生向外流动的气流,以此将无菌滤膜外侧附着的细菌挤出,从而减少外界细菌大量附着在无菌滤膜外侧的可能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9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