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0430.2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蔡浩浩;徐盈;刘巧云;万雄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1/04;C09J11/06;C08G59/50;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张文俊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薄层 水下 修补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组成和重量分数如下:E51环氧树脂90~110份、稀释剂3~7份、疏水纳米气相二氧化硅5~10份、硫酸钡50~90份、石英粉30~50份、疏水固化剂20~40份、亲水固化剂20~40份、增韧剂5~15份、促进剂5~11份。本发明制备的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在水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和粘接性能,延伸率最高可达8%,适用于各种不同延伸率基材的防护修补,力学性能良好,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对水下结构修补和保护工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修补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究和开发了一些水下粘接技术和水下施工用的环氧修补材料,主要由树脂、水下固化剂、稀释剂和填料等组成。
针对水下基面排水难、胶体成分溶解于水体、水下施工工艺性差等问题,水下环氧修补材料通过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和稀释剂憎水处理、填料高比重化和高触变性化等手段实现了水下修补材料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和良好的水下施工工艺性。
国内已经有相关专利详细介绍了相关配方和制备工艺。2009授权专利CN101619201B公开了一种水下环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1085固化剂和810固化剂复配的形式,率先提出了一种工作性能好、粘接强度高、耐水性优良的水下环氧树脂涂层材料。2011年授权专利CN102211894B公开了一种水下无溶剂环氧植筋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将传统的干燥或潮湿植筋方法推广到水下植筋,使用1085A固化剂作为水下固化剂,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在完全水下使用时,不会出现“白化”现象,水下使用时粘接强度与干燥环境相比保持率在90%以上。2014年授权专利CN103965820B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水下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HH-0802树脂、改性1085脂肪胺类固化剂以及纳米二氧化硅的引入,使结构胶达到JT/T 215-1995《水下涂层材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剪切强度≥19.4MPa的要求。2018年授权专利CN108865034B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结构水下修复的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1085A水下固化剂,制备的水下复合涂层材料水下施工和水下固化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对水下钢结构加固修复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8年申请号为20181148759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水下环氧修补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曼尼希改性酚醛胺作为水下环氧修补胶的固化剂,憎水性活性稀释剂,钢渣粉作为填料,制得的修补胶具有超高的水下剪切强度和水下粘接强度。2018年授权专利CN102391817B公开了一种水下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改性聚酰胺(如A-2443、A-2386、1085B等)以及改性脂环胺固化剂(如A-MCA、I-965等),该材料可用于各类潮湿环境下和水下环境的结构性粘接工程,其水下粘接强度高,强度指标符合GB50367-2006的标准要求。
大多数的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在大体量的表面缺陷或者结构修补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薄层的表面修补和防护,由于水下环境苛刻实际施工对材料的工艺性和粘结强度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要解决不同延伸率的基材匹配的问题,现仍然没有一种材料可以满足以上要求。
针对在水利水电建筑和码头等常年带水环境下的混凝土建筑表层破坏以及舰艇、海洋工程平台等水下部位破损失效防污涂层的修复,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环氧薄层修补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较好的工艺性以及与基材有较好匹配度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较好的工艺性以及与基材有较好匹配度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延性薄层水下环氧修补材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分和乙组分按重量计的混合比例为1:0.8~1.2;
所述甲组分以重量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0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