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串联双级圆柱活齿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1032.2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许立忠;孙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F16H57/023;F16H57/029;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串联 圆柱 减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串联双级圆柱活齿减速器,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包括主轴、主轴密封圈、主轴轴承端盖、主轴轴承Ⅰ、保持架Ⅰ、左壳体、中心轮Ⅱ、圆柱活齿系Ⅱ、激波器Ⅱ、保持架Ⅱ、右壳体、保持架轴承Ⅱ、组合轴承、保持架轴承Ⅰ、圆柱活齿系Ⅰ、主轴轴承Ⅱ、激波器Ⅰ和中心轮Ⅰ。本发明汲取了平面钢球活齿减速器优点,在同等外径下,具有更小的轴向尺寸、更轻的重量;一级与二级减速系统采用径向串联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刚度,同时具有更高的传动精度、更高的传动效率;齿间啮合方式为线接触,克服了钢球活齿减速器承载能力小的缺点,提高了减速器使用寿命;主要传动部件容易加工,可应用于诸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径向串联双级 圆柱活齿减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不断深入推进,精密减速器的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丰富。现在市场 上应用最多的减速器类型有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通过同 一性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种减速器组成的零部件数目多,制造要求的技术 条件高,且国内精密减速器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近年来,活 齿传动作为新的传动形式逐渐地被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该传动形式兼具 传动平稳、传动比范围广、传动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如现有技术中,一 种空心活齿架耦合的双级平面活齿减速器,其第一级减速系统与第二级减速 系统耦合零件采用空心设计,可减小轴向尺寸,圆弧滚道较梯形滚道可传递 更大的载荷,但是第一级减速系统与第二级减速系统轴向串联,导致轴向尺 寸过大,不能应用空间尺寸受限的场合,且采用钢球作为活齿,导致承载能 力受限,容易将主要传动零部件压溃变形,进而影响减速器寿命。因此,开 发一种兼具轴向尺寸小,承载能力大,同时又能保证实现活齿传动本身具备 的优点的双级活齿减速器更符合当前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活齿减速器轴向尺寸过大,不能应用空间尺寸受限 的场合,且采用钢球作为活齿,导致承载能力受限,容易将主要传动零部件 压溃变形,进而影响减速器寿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径向串联双级圆柱 活齿减速器。本发明主要利用第一级减速系统与第二级减速系统采用径向方 式串联,使整机具有更小的轴向尺寸,更大的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刚度,更轻 的重量;同时也兼具传动平稳、传动比范围广、传动精度高、效率高;克服 了钢球活齿减速器承载能力小的缺点,提高了减速器使用寿命;主要传动部 件容易加工,且可以实现设计参数化和系列化,可应用于诸多领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径向串联双级圆柱活齿减速器,包括:主轴、主轴密封圈、主轴轴 承端盖、主轴轴承Ⅰ、保持架Ⅰ、左壳体、中心轮Ⅱ、圆柱活齿系Ⅱ、激波 器Ⅱ、保持架Ⅱ、右壳体、保持架轴承Ⅱ、组合轴承、保持架轴承Ⅰ、圆柱 活齿系Ⅰ、主轴轴承Ⅱ、激波器Ⅰ和中心轮Ⅰ;所述主轴从左至右依次分为 小径段、左段、偏心段和右段;
所述激波器Ⅰ由两个标准轴承组成,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偏心段上;所述 主轴轴承Ⅰ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左段,通过所述主轴轴承端盖进行左侧轴向限 制,通过所述主轴左段右侧的轴肩进行右侧轴向限制,所述主轴轴承Ⅰ为整 机的左支撑;所述主轴轴承Ⅱ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右段,通过所述保持架Ⅰ右 侧内孔壁进行右侧轴向限制,通过所述主轴右段左侧的轴肩进行左侧轴向限 制;
所述激波器Ⅱ安装于所述组合轴承的外端,所述组合轴承安装于所述中 心轮Ⅰ的外端;所述激波器Ⅱ通过其内偏心圆孔壁与所述组合轴承配合连接 实现轴向定位,所述中心轮Ⅰ通过其外端轴肩与所述组合轴承配合连接实现 轴向定位,所述组合轴承左侧及右侧分别与所述保持架Ⅰ、所述保持架Ⅱ间 存在游隙实现轴向定位;
所述主轴轴承端盖置于所述主轴的小径段,通过至少4个螺栓依次固定 连接所述左壳体的小径端和所述保持架Ⅰ的大径段,所述左壳体的大径端通 过至少4个螺栓在轴向方向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所述中心轮Ⅱ和所述右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