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滞阻尼墙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1474.7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秀平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E04B2/00;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滞阻尼墙的设计方法,其为粘滞阻尼墙,第一单板中的“前部板与后部板”相互插入的距离为L,第一类水平螺杆的螺距为p、齿轮的半径为r2;初始状态下,第一单板的计算长度为T,即初始状态下,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与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T;给出了Xmax的计算公式。采用本申请的一种粘滞阻尼墙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设计粘滞阻尼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墙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的同日申请“一种墙体及其应用”提出一种墙体,其工作方式如下:初始状态下,若干个第一单板4-1构成的第一板保持为同一平面;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发生地震等振动时(沿着纵向方向),从平衡位置到第一远离点时,第一板呈现类“N”型,并且,随着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位移越大,第一板的波折型越大(即运动时与粘滞阻尼液的截面积越大;同时表面呈一波折型,也起到增大耗能效果的作用),其耗能效果呈增大的趋势;从第一远离点到平衡位置时,随着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位移越小,第一板逐渐恢复为一平面,此时,第一板运动时对粘滞阻尼液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表面的波折也越小,其耗能效果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然而,上述墙体在设计时如何设计,发明人经过检索,现有技术,例如:CN103335052 A,“对于摩擦阻尼器在建筑结构减震应用的现状研究”,张玉敏、谷玉珍,建筑结构,2018年12月中,并未有发现类似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及其应用,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墙体的设计方法,已知:第一单板中的“前部板与后部板”相互插入的距离为L,第一类水平螺杆的半径为r1、螺距为p、齿轮的半径为r2;
初始状态下,第一单板的计算长度为T,即初始状态下,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与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T;
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的相对最大位移Xmax为:
一种墙体的设计方法,已知: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的相对最大位移Xmax,第一类水平螺杆的半径为r1、螺距为p、齿轮的半径为r2;在齿条移动的距离为x时;
初始状态下,第一单板的计算长度为T,即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与第一单板的前部板铰接的第一竖向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T;
第一单板中的“前部板与后部板”相互插入的距离为L满足:
前述的墙体为一种墙体,其为粘滞阻尼墙,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其包括:粘滞阻尼箱以及包含在粘滞阻尼箱中的粘滞阻尼液;
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的相互移动的方向为纵向,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横向与纵向构成水平面;
还包括:第一板、第一竖向杆(第一竖向杆为圆柱体)、第一类水平螺杆、第二类水平杆、轴承组件;
第一板在粘滞阻尼箱中,且与粘滞阻尼液接触;
第一板包括:至少3个以上的第一单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杆的数量为第一单板的数量+1;所述每个第一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杆;
其中,第一单板包括2个板,即前部板、后部板,所述前部板与后部板组成伸缩板;
第一竖向杆上间隔设置有圆周盘体,所述前部板的首部端部以及后部板的尾部端部均设置有多个突出的铰接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秀平,未经郑秀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