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井下全烃含量检测的压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1768.X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枝林;梁玉林;杨玻;陆灯云;白璟;罗园;左星;唐国军;高如军;邓虎;谢意;李赛;江迎军;程艳;李照;彭陶钧;舒挺;蒋林;雷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E21B47/06;E21B21/0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任洁;张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井下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井下全烃含量检测的压井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井下烃类检测工具在压井排量循环的过程中,实时监测井下全烃含量;调整井底压力,直到井下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大于a%,记录此时的立压值和套压值,并维持井下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大于a%,直到循环排污至受污染流体全部排除;按照传统压井方法进行加重钻井液进行循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包括:通过对于全烃含量的维持,地层烃类物质进入井筒后排污施加的初始套压及初始立压有据可依,并且在压井施工的第一个循环排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井下流体不再进入井筒,达到依次排污成功的目的,保证压井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钻井井筒压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井下全烃含量检测的压井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钻井领域溢流经常发生,特别是在高温、高压、高含硫的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使得溢流更容易发生,比如接单根过程后效、欠平衡/控压钻井作业停泵未补足套压导致井底压力欠平衡,或者欠平衡钻井施工,或者钻遇裂缝置换天然气等等,导致地层流体不可避免的进入井筒导致井筒溢流发生;溢流发现后重建井内压力平衡,目前主要方式是司钻法、工程师法等压井方法,这些方法在现实使用中,主要依靠工程师掌握基本数据后进行计算设计压井施工单,更多依靠经验进行观察立压情况、控制套压进行重建井内平衡,这些传统方法主要缺点是依靠压井工程师积累的经验,因为计算控制套压不准确,经验积累不一样,压井施工可能也会造成失败,套压越来越高,错过最佳井控时机,并导致井喷等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井下全烃含量检测的压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井下全烃含量检测的压井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井下烃类检测工具在压井排量循环的过程中,实时监测井下全烃含量;调整井底压力,直到井下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大于a%,记录此时的立压值和套压值,并维持井下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大于a%,直到循环排污至受污染流体全部排除,其中,a表示数字且0<a<100,无具体含义;按照传统压井方法进行加重钻井液进行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井底压力,直到井下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大于a%可包括:
对井底压力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P1;
改变井底压力至井底压力大于地层压力,井筒内监测不到全烃,对井底压力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P2;
继续调整井底压力至P3,其中,P1<P3<P2,检测井筒内的全烃含量是否大于等于0且不大于a%,若是,维持工况不变,若否,监测井筒内是否存在全烃,
若存在,逐次增大井底压力P3至Pm,对每次增大井底压力后的井筒内的全烃含量进行检测,直至井筒内的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小于a%,维持工况不变,其中,Pm<P2,m代表数字且m≥4,无具体含义,
若不存在,逐次减小井底压力P3至Pn,对每次减小井底压力后的井筒内的全烃含量进行检测,直至井筒内的全烃含量大于0且不小于a%,维持工况不变,其中,P1<Pn,n代表数字且n≥4,无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P3=(P1+P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7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