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感知监测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移动终端及云端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1840.9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辉;夏彦卫;贾伯岩;董驰;甄利;李晓峰;顾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知 监测 系统 预警 方法 移动 终端 云端 服务器 | ||
本发明适用于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物联感知监测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移动终端及云端服务器,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物联感知监测装置,每一物联感知监测装置包括一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前端传感器和边缘计算模块;多个物联感知监测装置分别设置于电力设备的多个监测位置,以通过前端传感器监测电力设备不同位置的潜伏性缺陷,每一边缘计算模块采集与其对应的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并在输出结果信号为异常信号时根据相邻监测位置处的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判断所述异常信号是否为误触发以得到初步判断结果。本发明中边缘计算模块综合相邻监测位置处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共同判定异常信号是否为误触发,有利于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感知监测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移动终端及云端服务器。
背景技术
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是发现设备早期潜伏性缺陷的有效方法,然而当前在线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漏报误报现象。以河北两座特高压站为例,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就曾发生过多次特高频在线监测系统报警,现场对设备复测并未发现问题,过一段时间后告警信号消失的情况。再如,2018年9月,某1000kV特高压站按调度指令为4号主变送电,T052开关转热备用不到4分钟后内部发生放电,导致相邻开关跳闸的事故。然而事故发生前,设备安装的局放在线监测系统无任何异常信号。可见,现有局放监测系统实际应用中,在灵敏度、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误报漏报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监测设备的检测判断存在信息孤岛、可靠性不足。监测终端之间数据不互通,缺乏关联化管理,导致发现异常后各自独立触发报警,错误率较高。现场分析主要根据检测人员经验,或在远程后台判断计算后再反馈回现场,未结合时间和空间上的历史信息,准确度低、可靠性差,无法实现在线快速感知、即时判断管控。
为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趋势,电网需要进行“两网融合”,其中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是实现“两网融合”目标的重要手段,这对电网设备智能化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电力设备故障监测、预警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同时在智能感知、互联互通、数据利用与共享等方面难以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感知监测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移动终端及云端服务器,能够提高针对存在潜伏性缺陷预警的准确性,加强了物联感知监测装置的互联性和智能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感知监测系统,其包括:
多个物联感知监测装置,每一所述物联感知监测装置包括一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前端传感器和边缘计算模块;
所述多个物联感知监测装置分别设置于电力设备的多个监测位置,以通过前端传感器监测电力设备不同位置的潜伏性缺陷,每一所述边缘计算模块用于采集与其对应的所述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并在所述输出结果信号为异常信号时根据相邻监测位置处的所述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判断所述异常信号是否为误触发以得到初步判断结果。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单元和互联通信单元;
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用于采集与其对应的所述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并在所述输出结果信号为异常信号时触发互联通信单元与其相邻监测位置的互联通信单元通信并由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执行区域联动触发预警机制,所述区域联动触发预警机制为通过输出结果信号为异常信号处的互联通信单元查询相邻监测位置处的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采集的与之对应的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所述相邻监测位置为同相相邻监测位置、或同相相邻监测位置和异相相邻监测位置;
当所述相邻监测位置为同相相邻监测位置时,所述数据处理分析单元,还用于在查询到同相相邻监测位置处前端传感器的输出结果信号为异常信号时,判定所述初步判断结果为存在潜伏性缺陷,否则,判定所述初步判断结果为误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