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2258.4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徐建山;何升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爱富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E04B1/70;E03F5/10;E03F5/14;E04B2/88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陈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幕墙 雨水 回收 再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安装在幕墙上的截水槽和导流管,截水槽的一头与导流管相连通,截留槽的另一头设有挡板,导流管的底部通过汇流管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第一排水口与过滤池相连通,过滤池通过第二排水口与蓄水池相连通。有益效果是:利用安装在幕墙上的截水槽将落到幕墙表面的雨水截留至导流管中,然后通过汇流管流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使雨水中夹杂的颗粒物沉淀到沉淀池底部,然后雨水流入过滤池中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雨水储存在蓄水池中备用,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雨水能够用于大楼日常的保洁、绿植灌溉,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日常用水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雨水落到幕墙上会顺着幕墙表面向下流,通常这些雨水流到地面从排污管排走,不能对这些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对雨水中固体杂质进行沉淀的沉淀池、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池、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安装在幕墙上的截水槽和导流管,所述截水槽的一头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截留槽的另一头设有挡板,所述导流管的底部通过汇流管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排水口与过滤池相连通,所述过滤池通过第二排水口与蓄水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池中安装有水泵,所述蓄水池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给水泵供电。
其中,所述截水槽有挡板的一头高于截水槽与导流管连通的一头。
其中,所述截水槽与幕墙的衔接缝处涂抹有密封胶。
其中,所述截水槽的横截面为U形。
其中,所述截水槽通过螺丝安装在幕墙的支承结构上或者通过黏合剂粘贴在幕墙的面板上。
其中,所述沉淀池中安装有多组叠放的蜂窝斜管。
其中,所述过滤池中从下往上依次铺设有承托层和滤料层,所述承托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所述滤料层由颗粒活性炭和砂铺设而成。
其中,所述导流管包括多个第一标准节,所述第一标准节的尾部设有能够插入另一第一标准节头部的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标准节的侧面开设有与截水槽相连通的半圆形的进水孔。
其中,所述汇流管包括多个第二标准节和弯接,所述第二标准节的尾部设有能够插入另一第二标准节头部的插管,所述弯接的尾部插入开设在第二标准节侧面的插孔中,所述导流管的底部插入弯接的头部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安装在幕墙上的截水槽将落到幕墙表面的雨水截留至导流管中,然后通过汇流管流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使雨水中夹杂的颗粒物沉淀到沉淀池底部,然后雨水流入过滤池中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雨水储存在蓄水池中备用,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雨水能够用于大楼日常的保洁、绿植灌溉,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日常用水费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幕墙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截水槽与导流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爱富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爱富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2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