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位对焦装置、方法、拍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2662.1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4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朱影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 对焦 装置 方法 拍摄 终端设备 介质 | ||
1.一种相位对焦装置,包括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包括彩色滤光片和感光阵列元件,所述感光阵列元件包括按预设像素排列分布的多个感光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相位对焦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和感光阵列元件之间的动态遮挡元件,其中,所述动态遮挡元件包括多个可控单元,所述多个可控单元与所述多个感光像素单元对应设置;所述可控单元和感光像素单元的尺寸比例为1:2;
所述动态遮挡元件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将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可控单元由透光状态切换至不透光状态,以使对应的目标感光像素单元形成一组相位检测点,每个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为处于不透光状态的一个所述可控单元对应的感光像素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组相位检测点中,不透光状态的一所述可控单元遮挡一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的第一区域,不透光状态的另一所述可控单元遮挡另一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拼接能够完全遮挡任一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相位检测点中的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可控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遮挡元件包括光电玻璃,所述光电玻璃的所述可控单元通过是否通电实现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动态遮挡元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元件用于确定与预设条件相适应的需切换至不透光状态的所述可控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所述动态遮挡元件根据所述控制元件的控制信号将对应数量和/或位置的所述可控单元由透光状态切换至不透光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用于在变焦至高倍率状态时,增加切换成不透光状态的所述可控单元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用于在图像界面光线明暗不均时,将与预设区域对应的预设数量的所述可控单元切换成不透光的状态,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图像界面中相对明亮的区域。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
9.一种相位对焦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至少一组相邻的可控单元由透光状态切换至不透光状态;其中,与至少一组相邻所述可控单元对应的目标感光像素单元形成一组相位检测点,每个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为处于不透光状态的一个所述可控单元对应的感光像素单元;
获取至少一组所述相位检测点中一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采集的第一相位信息,及所述相位检测点中另一所述目标感光像素单元采集第二相位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信息和所述第二相位信息进行相位对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与预设条件相适应的所述可控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至少一组相邻的可控单元由透光状态切换至不透光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对应数量和/或位置的所述可控单元由透光状态切换至不透光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变焦至高倍率状态下时,所述确定与预设条件相适应的所述可控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包括:
确定当前高倍率界面下对应的感光阵列区域;
控制所述感光阵列区域对应的动态遮挡元件中所述可控单元的数量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26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的装配工艺
- 下一篇:环境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