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段式接触絮凝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3146.0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明;鄢闰辛;於洋;金华长;张雪娇;廖帅;郭静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4/12 | 分类号: | B01D24/12;B01D24/46;C02F9/0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接触 絮凝 过滤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两段式接触絮凝过滤器。由上盖板、壳体和下盖板组成;壳体中部设有隔离板,板上装有上水帽,壳体下部设有支撑板,板上装有下水帽;壳体上部引入上管道口,在壳体内部一端安装有朝上的喇叭口,在壳体外部一端与进水阀和反冲洗出水阀相连,下盖板侧面设有进气管道口,反冲洗进气阀与进气管道口入口相连,下盖板端面的下管道口与反冲洗进水阀和出水阀相连;壳体侧面的上、中人孔分别位于隔离板两侧,下人孔位于支撑板上侧。利用隔离板与水帽将具有不同粒径的上下两层滤料隔离,保持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结构稳定;上下两种滤料均可采用石英砂,避免传统双层滤料中轻质滤料破碎流失问题;本发明适用于自来水,生活污水等的净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两段式接触絮凝过滤器。
技术背景
低浊水中的杂质颗粒浓度低,主要以细小悬浮颗粒与胶体的形式存在,在水中沉降速度十分缓慢,具有很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和凝聚稳定性。接触絮凝技术对此类水体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该技术省略了沉淀池与絮凝池,将投加药剂后的原水经管式混合器直接通入过滤器,充分发挥滤料层的接触絮凝作用,使得过滤器同时具有混凝、沉淀与过滤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过滤器的过滤能力。
滤料层结构是影响过滤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双层滤料结构。双层滤料结构中上层为粒径大的轻质滤料,下层为粒径小的重质滤料,使得滤料粒径沿过滤水流方向从大到小递减,能充分发挥滤料层的过滤能力。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滤料层经过长时间的反冲洗后会出现滤料交界面滤料混层甚至于滤料乱层的情况,失去原有的设计初衷,使得滤料层过滤能力下降;此外,轻质滤料通常为无烟煤,机械强度低,在反冲洗过程中,轻质滤料在反冲洗流体的作用下易破碎流失,使得滤料层截污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技术背景技术中双层滤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段式接触絮凝过滤器,以解决双层滤料过滤器在实际运行中轻质滤料易破碎流失、交界面滤料混层与滤料乱层问题,实现双层滤料过滤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两段式接触絮凝过滤器,该过滤器由上盖板、壳体和下盖板组成;壳体中部设有对上层滤料起支撑作用的隔离板,隔离板上端面安装有多个上水帽,壳体下部设有对下层滤料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安装有多个下水帽;壳体上部引入上管道口,上管道口在壳体内部一端安装有朝上的喇叭口,上管道口在壳体外部一端分别与进水阀和反冲洗出水阀相连,下盖板侧面设有进气管道口,反冲洗进气阀与进气管道口入口相连,下盖板端面的下管道口分别与反冲洗进水阀和出水阀相连;壳体侧面设置有上人孔、中人孔与下人孔,上人孔、中人孔分别位于隔离板上下两侧,下人孔位于支撑板上侧。
所述隔离板上设有多个内螺孔,多个上水帽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固定在隔离板上。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内螺孔,多个上水帽分别通过外螺纹接头固定在支撑板上。
所述上层滤料,粒径为0.6-1.0 mm的粗石英砂。
所述下层滤料,粒径为0.5-0.6 mm的细石英砂。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利用隔离板与水帽将具有不同粒径的上下两层滤料隔离,保持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结构稳定;
2) 上下两种滤料均可采用石英砂,避免传统双层滤料中轻质滤料破碎流失问题;
本发明适用于自来水,生活污水等的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3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硅片扩散边缘损伤的方法
- 下一篇:磁浮列车用直线电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