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驱动的双向转诊自动判定和后效评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3372.9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8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温序铭;何智昊;潘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驱动 双向 转诊 自动 判定 后效 评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双向转诊自动判定和后效评估系统,包括云医疗系统;所述云医疗系统包括信息传递模块、数据收集模块、算法分析模块和反馈更新模块等;本发明改变了现有转诊流程,提高了医疗信息流动性,主要使用线上系统,简化了流程中的交互;在线上实现各个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在构建的系统中实现医疗消息的传递,使用收集到的患者信息大数据,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健康预警模型和转诊患者推荐模型,能够为各医院医生提供患者转诊推荐、患者健康状况预警等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双向转诊自动判定和后效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院转诊流程包括上转流程和下转流程,分别如下:
(1)上转流程
1、由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接诊患者,对病情进行判定并认定满足符合转诊的条件。
2、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向社区医院负责人提出转诊申请,部分社区医院下放转诊权力给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社区医院医生可能直接向上级医院负责人提出转诊申请。
3、上级医院收到社区医院负责人或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转诊申请,并根据患者情况下发转诊信息给上级医院各专科医生。
4、上级医院各专科医生做出是否符合转诊条件以及实际转诊条件的判定,并反馈给上级医院负责人。
5、上级医院联系申请转诊的社区医院负责人或全科医生转诊结果。
6、社区全科医生与患者进行转诊协调,并下发转诊通知书等文件。
7、患者同意并转移去上级医院医疗,完成向上级医院的转诊流程。
上转流程示意图如图1;
(2)下转流程
1、由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接诊患者或根据康复情况,对病情进行判定并认定满足符合转诊的条件。
2、上级医院专科医生与患者协调转诊事宜。
3、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向上级医院负责人提出转诊申请,部分上级医院下放转诊权力给上级医院专科医生,上级医院医生可能直接向社区医院负责人或医生提出转诊申请。
4、社区医院收到上级医院负责人或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的转诊申请,并根据患者情况下发转诊信息给对应的社区医院全科医生。
5、社区医院联系申请转诊的上级医院负责人专科医生转诊结果。
6、上级医院获得转诊结果,通知患者并将病例及处理医疗方案等文件给患者或发送给对应的社区医院。
7、患者同意并转移去社区医院医疗,完成转移去社区医院的转诊流程。
下转流程示意图如图2;
现有的转诊需求主要为了让轻症患者转到合适等级的医院治疗,让重症患者获得高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转诊的需求需要相关医院以及医生和患者大量的信息沟通。上转流程为社区医院获得患者信息后,向上级医院申请转移去医疗水平更加高级的上级医院进行医疗;下转流程为上级医院判定患者的康复程度可以去床位等资源宽裕的社区医院进行疗养,由上级医院转移至社区医院疗养。随着人们和社会对健康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更高要求,现有的人工主导的医疗资源运作模式不能有效的分配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利用率低、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手段欠缺。在患者转诊场景,存在低效的医疗信息更新,转诊对应医院沟通不及时,以及不规范的转诊管理等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3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