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变离子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离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5465.5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平;明小庆;石磊;张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C08J3/09 | 分类号: | C08J3/09;C08F220/24;C08F220/18;C08F222/14;C08F220/14;C08F222/20;C08F2/48;C08L33/16;C08L33/08;C08L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离子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器件 | ||
1.一种相变离子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基体以及容置于所述高分子基体内的离子液体;
所述相变离子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包括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所述离子液体在内的原料混合得到前体液,然后进行交联反应得到所述相变离子凝胶;
所述前体液进行交联反应之前还包括脱气处理;所述交联反应之后还包括:将产物干燥得到所述相变离子凝胶;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六氟丁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丙烯酸丁酯、所述丙烯酸六氟丁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离子液体、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90:210:3:700:0.3;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甲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丙烯酸甲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离子液体、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00:3:700:0.3;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离子液体、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400:4:600:1;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离子液体、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00:3:700:1;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离子液体、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50:250:3:700:1;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六氟丁酯、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所述离子液体为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PEGDA575时,所述丙烯酸六氟丁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1-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200:2:800:0.2;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所述离子液体为N-己基吡啶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PEGDA575时,所述丙烯酸异辛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N-己基吡啶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00:3:300:0.3;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所述离子液体为3-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丙烯酸丁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3-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00:3:300:0.3;
当所述高分子基体的单体为丙烯酸四氟乙酯、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所述离子液体为3-丁基己基膦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为1, 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时,所述丙烯酸四氟乙酯、所述光引发剂、所述3-丁基己基膦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00:3:300:0.3。
2.一种离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离子凝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器件包括离子开关、智能电容或长储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54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智能储物药柜
- 下一篇:耳机收纳盒及耳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