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配电网漏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5839.3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滕贤亮;胡国;李辉;陈晖;鲍柏舟;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G01R31/52;G01R31/08;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配电网 漏电 保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电网漏电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漏电检测模块获取各级漏电区域的漏电流,所述漏电区域包括末级漏电区域、中级漏电区域和总漏电区域;当末级漏电区域的末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末级漏电保护;当中级漏电区域的中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中级漏电保护;当总漏电区域的末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总漏电保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直流配电网中漏电故障进行快速反应,从而提高直流电配电网系统整体用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配电网漏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直流配电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直流负荷占比日益提高,相比较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的优势得到极大显现,所以在配用电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直流配电网系统拓扑结构复杂,出线支路繁多,且运行方式多样。直流负荷的比例越来越高,如充电桩、直流家电等,在用户侧,直流线路供电容量增加,直流漏电风险增加,复杂的线路结构,给直流漏电保护增加难度。
目前,漏电保护器广泛应用,主要用来在用电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和对人身由触电危险时保护,但目前只有可用于交流配电网而无用于直流配电网的漏电保护设备。现有技术中,直流配电网漏电可采用手持式漏电检测仪现场监测,需要人员现场检测,而且时效性较差,无法在漏电发生时刻快速有效隔离漏电支路,存在较大的供电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直流配电网漏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可以实现对直流配电网中漏电故障进行快速反应,从而提高直流电配电网系统整体用电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配电网漏电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漏电检测模块获取各级漏电区域的漏电流,所述漏电区域包括末级漏电区域、中级漏电区域和总漏电区域;当末级漏电区域的末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末级漏电保护;当中级漏电区域的中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中级漏电保护;当总漏电区域的末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进行总漏电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为30mA,所述中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为80mA,所述总保护动作电流阈值为120mA。
进一步地,所述末级漏电保护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末级漏电流大于或等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时,末级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若末级开关未执行分闸保护动作,则发送末级拒动告警信息,由中级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中级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之前,末级漏电流小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则退出漏电保护; 若中级开关拒动,则发送中级拒动告警信息,由总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总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之前,末级漏电流小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则退出漏电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中级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为无延时动作时间分闸保护动作或延时动作时间分闸保护动作;所述总开关执行分闸保护动作为无延时动作时间分闸保护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中级开关执行延时动作时间分闸保护动作包括以下步骤:当中级漏电保护装置接受到末级拒动告警信息,且计时达到预设的中级延时动作时间,则中级开关启动分闸,若在中级延时动作时间内,末级漏电流小于末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则停止计时并退出漏电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总开关执行延时动作时间分闸保护动作包括以下步骤:当总漏电保护装置接收所述中级拒动告警信息,总开关在达到总保护预设时间时启动分闸保护;在总保护预设时间内,若末级漏电流小于中级保护动作电流阈值,则停止计时并退出漏电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5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