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5901.9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狄小祥;张礼兵;肖锋;司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3/02;F01P5/10;F01P5/02;F01P11/02;F01P11/00;F01P7/16;F01M5/00;F02B29/04;B60H1/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钟雪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临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冷却系统,包括:高温冷却回路及低温冷却回路,其中;高温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套、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1与高温散热器及暖风芯体连接,高温散热器及暖风芯体与电子节温器的两进水口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出水口与大功率电子水泵的进入口连接,大功率电子水泵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2通过机油冷却器与大功率电子水泵的另一进水口连接;低温散热回路包括小功率电子水泵,小功率电子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空中冷器及涡轮增压器的进水口连接,两者的出水口与低温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低温散热器的出水口与小功率电子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温升速率,同时减少了排放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车用发动机采用更加紧凑的设计和更大的单位体积功率,强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也随之明显增加。当前所有强化发动机都面临着如何解决好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的冷却和热平衡问题,在满足不断提高的功率输出的同时,又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也对冷却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已充分考虑了暖机、冷却效率、废气排放控制、燃油利用、车内取暖等。冷却系统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动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一般应满足满负荷时的散热需求,此时为发动机水套的最大散热量。然而在部分负荷时,冷却系统会发生功率损失,水泵所提供的冷却液流量超过所需的流量,导致发动机冷起动时间较长,增加油耗和排放污染物。开发高效可靠的冷却系统已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已有燃油车冷却系统或多或少会存在以下问题:系统除气困难,售后维修时手工加注时间较长,特别是半闭式结构冷却系统;发动机冷起动时间较长,增加油耗和排放污染物;非热季节环境下,在某负荷工况下,冷却系统平衡水温偏低,导致整车动力经济性下降;温热季节环境下,在恶劣工况下,冷却系统平衡水温偏高甚至报警,整车排放恶化加剧,同时动力经济性下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冷却系统,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用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温冷却回路及低温冷却回路,其中;
高温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套、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1分别与高温散热器及暖风芯体连接,高温散热器及暖风芯体分别与电子节温器的两个进水口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出水口与大功率电子水泵的进入口连接,大功率电子水泵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2通过机油冷却器与大功率电子水泵的另一进水口连接;
低温散热回路包括:小功率电子水泵,小功率电子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水空中冷器及涡轮增压器的进水口连接,水空中冷器及涡轮增压器的出水口分别与低温散热器的进水口连接,低温散热器的出水口分别与小功率电子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膨胀壶,膨胀壶通过三通阀与单向阀1及单向阀2连接,单向阀1连接小功率电子水泵的入水口,单向阀2连接高温散热器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动机除气支路和高温散热器除气支路,发动机除气支路包括限流阀1,限流阀的进水口与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3连接,出水口与膨胀壶的进水口连接;高温散热器除气支路包括限流阀2,限流阀2的进水口与高温散热器连接,出水口与膨胀壶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设于高温散热器与低温散热器附近的无级电子风扇。
进一步的,在车辆的冷启动过程中,高温冷却回路中的暖风芯体支路及机油冷却支路参与循环;
暖风芯体支路由暖风芯体、电子节温器、大功率电子水泵及发动机水套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5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