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7439.6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毕秋苹;沈成;毕增伟;毕恒祥;邓丽英;毕恒军;张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秋苹 |
主分类号: | E21C35/22 | 分类号: | E21C3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面 集尘 除尘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包括:风幕模块,管道模块。启动风机,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送风管道输送到各射流模块,射流模块将高压气体转换为高压射流,形成内外两部分风幕,风幕将综掘工作区域和工人操作区域隔开,同时,抽出式风机通过抽出式风筒将综掘工作面的粉尘抽出,达到粉尘防治的目的。风幕模块采用圆弧形设置,能够适应更高的巷道,形成隔尘效果更好的内外两部分风幕,且风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度调整,抽出式风筒放置在风幕模块形成的内部分风幕中,既实现高效的除尘效果对风幕的影响又降为最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业工程通风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井掘进面尘害严重,煤矿综合掘进机广泛使用在煤矿掘进巷道,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国内外对煤矿综掘防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综掘工作面在预防和治理粉尘上常采用的措施是:机组内、外喷雾降尘技术,通风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引射除尘器等除尘方式。但由于以上各除尘降尘技术存在缺点和局限性,仍造成掘进工作面周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较大,防尘降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针对呼吸性粉尘,其除尘效果更差。而呼吸性粉尘很容易扩散到司机附近,对司机造成健康伤害。
申请公告为CN106703869A、名称为一种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风幕集尘和泡沫降尘联合进行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的方式来进行粉尘防治。申请公告为CN107355252A、名称为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原有综掘面供风和除尘系统上,合理的加装风幕,封住综掘自由面,通过合理调整流场风速和风量,控制粉尘的扩散,同时采用除尘设备将含尘气流抽出,完成粉尘防治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粉尘防治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的不足:
1、对较高巷道的隔尘效果有限。现有技术将射流腔平放安装在工作面上,形成风幕,并未考虑到不同矿井巷道的差异。对于某些较高的巷道,风幕不能很好的将作业区域与司机工作区域隔开,巷道顶部仍然会有粉尘扩散到司机工作区域;
2、风幕角度不能调节。需要根据不同的巷道场景去调整风幕角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隔尘效果;
3、抽出式风筒的影响。为了达到除尘效果,会将抽出式风筒放置到综掘工作面,但抽出式风筒的摆放位置会影响风幕的效果。如果将抽出式风筒放置在侧面,离综掘工作面远,除尘效果受限;如果将抽出式风筒放置在离综掘工作面近的前端位置,又会影响风幕的隔尘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综掘工作面风幕集尘除尘系统,至少包括:风幕模块,管道模块。
所述风幕模块至少包括风幕模块外壳、射流模块、第一个风幕模块固定夹、第二风幕模块固定夹、进风管道、射流模块固定套、风幕模块外壳固定套。所述风幕模块外壳由风幕模块前外壳与风幕模块后外壳组成,所述风幕模块前外壳用于放置射流模块,所述风幕模块外壳用于放置风管,保护射流模块,防止粉尘对射流模块造成堵塞。所述风幕模块用于形成风幕,所述风幕为圆弧形,内外两部分风幕,外部分风幕由朝外放置的射流模块组合生成,内部分风幕由朝内放置的射流模块组合生成。所述射流模块用于形成射流,所述射流模块为同一规格。所述第一风幕模块固定夹和第二风幕模块固定夹用于固定风幕模块。所述射流模块固定套用于固定射流模块,射流模块的凸起轴穿过射流模块固定套,并用螺栓紧定。所述风幕模块外壳固定套用于固定风幕模块前外壳与风幕模块后外壳,通过螺栓将风幕模块前外壳与风幕模块后外壳紧紧固定。
所述射流模块至少包括进风口、射流模块主体、射流模块凸出轴、导流片、等速楔。所述射流模块凸出轴与射流模块固定套连接,所述射流模块凸出轴设有螺纹,安装螺栓后紧定,用于调节射流模块角度。所述等速楔用于将进风口进入的风形成等速的射流,从射流模块主体的射流口射出。所述等速楔根据风速和射流模块主体内部尺寸计算可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秋苹,未经毕秋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7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对地环境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鳞和猪皮熬制的液态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