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8180.7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生平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C08G69/48;C08G69/42;D04B1/16;D06M14/34;A41D31/04;A41D31/14;A41D31/24;A41D31/26;A41D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44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耐水 抗菌 面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的制备:将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催化剂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得到混合物料,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235-245℃、0.8-1.2MPa下搅拌反应3-5小时,后在真空条件下,230-240℃下搅拌反应15-20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在水中沉出,并将沉出的缩聚物用乙醇洗涤3-7次,后置于真空干燥箱85-9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
步骤S2、苯腈基离子化改性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2-(氯甲基)苯腈加入到二甲亚砜中,在40-60℃下搅拌反应3-5小时,后在水中沉出,将沉出的聚合物置于真空干燥箱90-10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苯腈基离子化改性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
步骤S3、乙烯基氟硅油包覆改性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将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乙烯基氟硅油加入到六氟异丙醇中,搅拌20-40分钟,后旋蒸除去六氟异丙醇,得到乙烯基氟硅油包覆改性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
步骤S4、耐磨纤维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苯腈基离子化改性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经过步骤S3制成的乙烯基氟硅油包覆改性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加入到双螺杆纺丝机中进行熔融纺丝,得到耐磨纤维;
步骤S5、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将经过步骤S4制成的耐磨纤维采用大圆机织造,得坯布;然后将得到的胚布浸泡于质量百分浓度为10-20%的咖啡酸的乙酸乙酯溶液中1-2小时,取出后置于88-98℃的鼓风烘箱中干燥3-5小时,再在20-30℃,氮气氛围下,进行辐射接枝,最后依次经过染色、预定型、上柔脱水、烘干,即得到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催化剂、高沸点溶剂的摩尔比为1:1:(0.5-0.8):(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硫代膦酸酯、硫代磷酰胺、亚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氖气、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2-(氯甲基)苯腈、二甲亚砜的质量比为1:(0.3-0.5):(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乙烯基氟硅油、六氟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2-0.3):(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苯腈基离子化改性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3,3'-二氨基二丙基胺缩聚物、乙烯基氟硅油包覆改性石墨烯空心纳米纤维的质量比为1:(0.05-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熔融纺丝工艺参数为:纺丝温度为280-300℃,纺丝速度为2300-3200m/min,拉伸温度为60-80℃,总拉伸倍率为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胚布、咖啡酸的乙酸乙酯溶液的质量比为1:(5-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水洗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接枝的辐射源为60Co-γ射线源,所需吸收剂量为5-45kGy;剂量率为4-22kGy/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生平,未经邓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1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暖涂层面料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脱硫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