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蛭投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8428.X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石萍;游华建;鲁增辉;陈仕江;张德利;卫秋阳;谭发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A01K6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40006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喂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蛭投喂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医蛭投喂装置包括投喂调节组件和浮板。所述投喂调节组件包括外套管、内衬管和端盖,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衬管两侧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套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内衬管外部,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可相互对齐,所述端盖设置有两块。本发明移动外套管,调节外套管上第一通孔和内衬管上第二通孔之间重合通孔的大小,可有效避免体型较大的水蛭直接快速钻入内衬管内。多个通孔可使得多个医蛭同时采食,体型较小的医蛭可直接从通孔钻入至内衬管内部采食,利于医蛭均匀喂食,使得饲养的医蛭体型生长相对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蛭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医蛭一般栖息于水田及其与之相通的沟渠、池塘和沼泽中以及特别是常年积水或排水不良的沤田和畈心田中数量最多。
日本医蛭养殖时,其主要食物为人工滤膜或动物肠衣包裹成若干节火腿状的新鲜动物血液。投喂火腿状的新鲜动物血液至饲养池内部时,易出现数只医蛭盘附在火腿状的新鲜动物血液外部,导致部分医蛭难以吃到投喂的食物,长久喂养使得饲养池内部饲养的医蛭体型均匀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蛭投喂装置,旨在改善数只医蛭盘附在投喂的食物外部,导致部分医蛭难以吃到投喂食物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蛭投喂装置,包括投喂调节组件和浮板。
所述投喂调节组件包括外套管、内衬管和端盖,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衬管两侧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套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内衬管外部,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可相互对齐,所述端盖设置有两块,且两块所述端盖分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内衬管两端,所述浮板底部开设有条形槽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投喂调节组件中的外套管外侧上方固定连接于所述条形槽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管外侧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套管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均为方形条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管两端内侧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端盖分别螺接安装于所述内衬管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所述内衬管端部之间设置有垫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板,所述限位环板可移动固定套设于所述内衬管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管两端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两块所述限位环板分别螺接于所述内衬管两端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板内部设置有空腔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外沿设置有防滑纹。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浮板上方固定安装有U字形结构的手提支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医蛭投喂装置,根据饲养医蛭的体型大小,移动外套管,调节外套管上第一通孔和内衬管上第二通孔之间重合通孔的大小,可有效避免体型较大的水蛭直接快速钻入内衬管内。多个通孔可使得多个医蛭同时采食,体型较小的医蛭可直接从通孔钻入至内衬管内部采食,利于医蛭均匀喂食,使得饲养的医蛭体型生长相对更加均匀,即使得医蛭喂食的生长均匀度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