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8480.5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5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伸远;张仁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工程 安全 网格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一种网格化管理方法,一种网格化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方法,是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划分为五级网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区域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系统为项目提供标准检查库、风险检查、隐患排查、平安工地专项检查、检查单管理、整改单管理、履职留痕等功能。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帮助公路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减少施工现场检查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施工现场检查人员的专业要求、实现履职留痕、更客观地进行追责和问责,能帮助建设单位更好地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网络不断扩大,公路工程施工因其本身具备的线路长、工点分散、地质复杂、环境恶劣等特点,时有发生人身伤害和安全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通常体现出的一些管理问题有:风险、隐患信息传递不及时,上下传报内容不规范,工点责任范围不清晰,治理流程单一僵化,数据利用程度低,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
建设单位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常都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
(1)风险隐患辨识对人的专业要求较高、排查治理在操作上要求精细,给相关安全责任人员特别是检查人员带来的事务工作量过大
(2)双重预防机制在发生问题时通常由上到下、由人向人追责,虽理论上正确,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管理方面的难点,实施起来总会遭遇各种人为阻力,从而使得管理效力降低,严重的甚至使得管理流于形式
为了改善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多个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公路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利用标准检查库辅助风险隐患辨识,降低对人的专业性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匹配、处理、推送,简化人的事务性工作,减少人的现场工作量;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对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数据留痕,通过留痕数据进行问责与定责,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为实现以上目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一种网格化管理方法,一种网格化管理系统。
所述网格化管理方法,是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划分为五级网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区域网格化管理。所述五级网格,以管理中心为一级网格,监理单位为二级网格,施工单位为三级网格,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为四级网格,施工班组为五级网格,五级网格具有区域位置、分部分项、施工阶段等属性,一级网格为最上层、五级网格为最底层,上层网格对下层网格具有管辖关系。所述安全生产责任区域网格化管理,是依据划分的五级网格,将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的安全责任人员对应到区域网格,明确人员与网格的安全责任关系。所述安全责任关系,是网格内发生的安全相关事件,网格对应的安全责任人员具有职务范围内的处理权限,具有及时处理的义务。所述安全相关事件,包括检查单、检查单流程审核、整改单、整改单流程审核、发生的险情与事故。
所述网格化管理系统,包括网格化管理中心系统、移动端APP。
所述网格化管理中心系统,包括标准检查库、APP接口、消息中间件、WEB功能模块。
所述标准检查库,是一个由建设工程专业人员预先配置好的检查数据库,由建设工程专业人员对照公路工程的常见分部分项、分部分项的施工阶段,配置对应的风险检查检查项、隐患排查检查项、平安工地检查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钩状效应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充电桩自动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