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9328.9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材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至城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36;C04B24/26;C04B14/06;C04B20/02;C08J3/03;C08L95/00;C08L33/02;C08L1/28;C08K9/06;C08K3/36;C08K3/34;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研制的产品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60‑80份乳化沥青,50‑60份混凝土浆料,100‑200份粗集料;所述乳化沥青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600‑800份氧化沥青,100‑120份交联聚丙烯酸钠,30‑50份乳化剂,8‑10份稳定剂,800‑1000份水;所述混凝土浆料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100份水泥,70‑90份水,3‑5份聚羧酸减水剂,4‑10份聚丙烯纤维。另外,还包括乳化沥青质量5‑10%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为表面接枝有乙烯基官能团的纳米二氧化硅。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为短纤;所述短纤为长度为300‑600μm,长径比为5:1‑10:1的短纤。本发明所得产品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国公路里程在2018年就达到了484.6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4.26万公里。沥青路面由于兼具行车舒适、养护简便、通行安全等优点,在公路中所占比例高达95%。然而,沥青路面经历一段时间服役后,在一系列恶劣的环境(紫外光照射、极端低温、连续超重行车载荷)的作用下,会出现裂缝和老化的路面问题。
目前解决微小宏观裂纹问题主要采用雾封层、刮涂式封层、灌缝等养护方法修复裂缝。但是上述方法是在沥青路面服役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缝时才去的被动修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老化这一关键问题。目前的单一热诱导(电磁感应诱导加热、微波诱导加热、红外诱导加热)技术虽然能加速沥青路面微裂缝的愈合,但是仍然无法解决沥青老化这一历史性难题。自愈合胶囊技术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胶囊内部再生剂的应力释放,在裂缝出现的初期,对裂缝形成区域进行定向修复愈合和老化沥青的原位再生,从而同时在力学性能和化学组成这两方面完成恢复,初步实现沥青路面的智能自愈合与智能养护。
然而,对于雨水较多的区域,沥青路面常常处于雨水冲刷的恶劣条件下,从而导致掉粒、松散和坑槽等病害接连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沥青路面在雨水浇灌和连续交通荷载的环境下,沥青混凝土内部空隙进入大量的水,从而形成一定的水压,使得沥青与集料之间表面出现脱落,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性降低而发生松散。
基于此,如何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耐水性能,成为制约产品长期有效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沥青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耐水性能较差,导致使用寿命受限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沥青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60-80份乳化沥青,50-60份混凝土浆料,100-200份粗集料;
所述乳化沥青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600-800份氧化沥青,100-120份交联聚丙烯酸钠,30-50份乳化剂,8-10份稳定剂,800-1000份水;
所述混凝土浆料中,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100份水泥,70-90份水,3-5份聚羧酸减水剂,4-10份聚丙烯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至城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至城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9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便携式诊疗箱
- 下一篇:一种具有吸尘功能的清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