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淹没临界后换热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0591.X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2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丹;邓坚;丁书华;冷贵君;李庆;刘余;刘丽莉;黄涛;辛素芳;袁红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淹没 临界 后换热 分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再淹没临界后换热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测通道再淹没入口的流速,确定待测通道内壁骤冷前沿附近的发泡区域;
将所述待测通道位于骤冷前沿附近的发泡区域下游的区域确定为待测区域,所述待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
针对每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所对应的换热模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包括:
针对每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内壁的热力学参数、该子区域内对应的控制体中液体的热力学参数、该子区域内对应的控制体中气体的热力学参数,确定该子区域对应的最小膜态沸腾温度;
在子区域的壁面温度大于等于该子区域对应的最小膜态沸腾温度的情况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膜态沸腾;
在子区域的壁面温度小于该子区域对应的最小膜态沸腾温度的情况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过度沸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还包括: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膜态沸腾的情况下,若该子区域对应的控制体的空泡份额小于第一判断阈值,则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反环状流膜态沸腾;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膜态沸腾的情况下,若该子区域对应的控制体的空泡份额大于第二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弥散流膜态沸腾;
其中,根据待测通道的水利当量直径、反环状流条件下的平均气膜厚度,确定第一判断阈值,所述第二判断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判断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所对应的换热模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包括: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反环状流膜态沸腾的情况下,采用Bromley关系式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弥散流膜态沸腾的情况下,采用Forslund-Rohsenow关系式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所对应的换热模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包括: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膜态沸腾的情况下,若该子区域对应的控制体的空泡份额大于所述第一判断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判断阈值,则采用Bromley关系式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中间量,采用Forslund-Rohsenow关系式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中间量;
根据该子区域对应的第一中间量和该第二中间量,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所对应的换热模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包括: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过度沸腾的情况下,若所述待测通道的几何参数值大于等于预设几何阈值时,则采用Weisman模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在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过度沸腾的情况下,若所述待测通道的几何参数值小于预设几何阈值时,则根据该子区域内液体的密度,气体的汽化潜热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待测通道为圆管的情况下,所述待测通道的几何参数为圆管内径;
在待测通道为环管的情况下,所述待测通道的几何参数为环管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
在待测通道为棒束结构的情况下,所述待测通道的几何参数为棒束结构内多个燃料棒所组成通道的内切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包括:
在子区域对应的控制体为蒸汽的情况下,确定该子区域的换热模式为单相蒸汽对流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05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铁基纳米晶薄带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