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链路聚合协议超时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1798.9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4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卢彦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24 | 分类号: | H04L45/24;H04L43/08;H04L43/0817;H04L43/50;H04L41/065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宋薇薇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聚合 协议 超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链路聚合协议超时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交换机接收LACPDU封包的超时时间和超时阈值次数;响应于第一交换机接收来自第二交换机的LACPDU封包超时,统计超时次数;响应于超时次数大于阈值次数并且交换机聚合链路处于带外管理模式,通过网络控制中心判断第二交换机端口是否异常;响应于第二交换机端口异常,将第二交换机异常端口移除聚合链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避免带内管理可能被带内数据流影响稳定性的问题,能够使聚合链路的稳定性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并且保留了向前兼容的弹性。
技术领域
本领域涉及计算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善链路聚合协议超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带外管理(Out-of-band management)是指使用独立管理信道进行装置维护。它允许系统管理员远程监控和管理服务器、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和其他网络装置。相对的,带内管理是指使用常规数据信道来管理装置。带内管理(In-Band Management)的明显限制是这种管理容易受到被管理装置受攻击或损害的影响。带外管理通过部署与数据信道物理隔离的管理信道来解决这个限制。
聚合链路(Link aggregation)是将多个物理埠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和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网络封包从哪个成员埠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埠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埠上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埠,故障埠恢复后再次担任收发埠。
聚合链路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让交换机之间可以动态形成聚合链路的协议,透过两台机器定时交换LACPDU(Link Aggregation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交换机可以知道对端的聚合链路设定并且协调出适合的配置,也能知道对端是否正常运作中。目前聚合链路的建立一般是使用LACP协议来进行,链路建成后会持续在链路上发送LACPDU的封包。在实际应用的场合,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在端口上会限制每秒能够送往CPU的封包数以避免CPU超载,而LACPDU封包是需要送交CPU做处理的,如果网络状态不稳定,比如发生广播风暴,或是有回路产生,这时端口上会有太多需要送往CPU处理的封包,比如ARP封包,那就很可能会把LACPDU封包挤掉,使得端口产生误判将端口移出聚合链路,让聚合链路上的端口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善链路聚合协议超时的方法和设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避免带内管理可能被带内数据流影响稳定性的问题,能够使聚合链路的稳定性能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并且保留了向前兼容的弹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改善链路聚合协议超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交换机接收LACPDU封包的超时时间和超时阈值次数;
响应于第一交换机接收来自第二交换机的LACPDU封包超时,统计超时次数;
响应于超时次数大于阈值次数并且交换机聚合链路处于带外管理模式,通过网络控制中心判断第二交换机端口是否异常;
响应于第二交换机端口异常,将第二交换机异常端口移除聚合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响应于超时次数大于阈值次数并且交换机聚合链路处于带外管理模式,通过网络控制中心判断第二交换机端口是否异常包括:
响应于超时次数大于阈值次数,第一交换机提交查询第二交换机端口状态的请求;
响应于网络控制中心接受到请求,网络控制中心获取第二交换机端口状态并判断第二交换机端口的状态是否异常;
网络控制中心将是否异常的判断结果发送到第一交换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1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