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回收用尾气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1809.3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代辉;朱成龙;杜文明;游弘宇;陈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B01D50/00;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刘生昕 |
地址: | 236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回收 尾气 处理 工艺 | ||
1.铅酸蓄电池回收用尾气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尾气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处理:铅酸蓄电池进行机械打孔、破碎和分离,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塑料、铅电极板、含铅物料、废酸液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进行收集处理;
步骤S2、铅回收:经预处理后的含有金属铅、铅的氧化物、铅的硫酸盐以及其他金属物质的电池碎片采取火法冶金法把金属铅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步骤S3、污染控制措施:
A、大气污染控制:铅回收所有工序排放出来的粉尘,经过尾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根据污染治理程度的要求,采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8)、陶瓷过滤器或湿式除尘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收集好的粉尘直接返回铅回收生产系统;SO2采用干式、半干式、半湿和湿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消除方法,运用脱硫技术和设备;
B、酸性电解液和溢出液污染控制:采用中和处理方法,达到中和渣无害化;铅回收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站,用以处理流出回收厂的污水、雨水和废铅酸蓄电池仓库储存时的溢出液,未经处理的电解液不得直接排放;
C、残渣污染控制:对铅回收产生的冶炼残渣、废气净化灰渣、废水处理污泥以及分选残余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送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禁止将资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危险废物任意堆放或填埋;
D、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时配备设置相应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控制系统外,还应配置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回收用尾气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法冶金法的具体熔炼方法如下:
a、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对含二氧化硫烟气进行收集制酸,产生的尾气应经尾气处理系统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b、火法冶金采用回转窑、鼓风炉、电炉、旋转窑和反射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严格控制熔炼介质和还原介质的加入数量,去除电池碎片中所有的硫和其他杂质以及还原所有的铅氧化物;
c、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冶炼过程在密闭负压条件下进行,以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逸出,收集的气体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回收用尾气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排烟囱(1)、碱性水箱(6)、旋风除尘器(8)、去杂筒(12)以及除尘箱(23),所述排烟囱(1)内部安装有第一过滤层(2),所述第一过滤层(2)下侧安装有第二过滤层(3),所述第二过滤层(3)下侧安装有第三过滤层(4),所述排烟囱(1)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排烟囱(1)的一侧设置有碱性水箱(6),所述第一连接管(5)远离排烟囱(1)的一端延伸至碱性水箱(6)内部,所述碱性水箱(6)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一端延伸至碱性水箱(6)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旋风除尘器(8);
所述旋风除尘器(8)连接第三连接管(9)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除尘箱(23),所述旋风除尘器(8)通过第三连接管(9)与除尘箱(23)相连接,所述除尘箱(23)内部安装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上侧滑动安装有滑环(22),所述滑环(22)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盘(20),所述连接杆(19)下端安装有除尘布袋(10);
所述除尘箱(23)远离第三连接管(9)的一侧面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1),所述第四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去杂筒(12),所述去杂筒(12)内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环(13),所述放置环(13)上放置有耐酸碱过滤钢网筛(14),所述去杂筒(12)上侧安装有密封盖(15),所述密封盖(15)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进气管(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回收用尾气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7)上端安装有密封法兰盘(18),所述密封盖(15)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管孔,且管孔内壁刻设有内螺纹,所述进气管(17)环形侧面刻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所述进气管(17)通过螺纹与管孔啮合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18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搭载微型鼓风机的隔音散热风道
- 下一篇:一种无背板表框预埋的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