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1819.7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0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徐军科 |
地址: | 2257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预应力 施工 | ||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对预应力筋排布深化、编号、下料,由专业人员根据原设计图纸进行预应力筋排布深化,完成后交由原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步骤二、安装梁板底模,铺放板底普通钢筋;
步骤三、预应力筋运输至施工现场,吊运至工作面穿束一端位置;
步骤四、根据深化的矢高图安装定位筋,钢筋绑扎完成后,按照二次深化的矢高图安装定位筋;
步骤五、敷穿安装预应力筋,按照编号分区部位将成盘固定的预应力筋吊运至敷穿施工的一端,4-5人分开站立相互配合陆续敷穿预应力筋到已绑扎好的梁或板内;
步骤六、张拉端、锚固端各节点的安装调整;
步骤七、预应力筋的隐蔽验收;
步骤八、浇筑混凝土;
步骤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采用YCN23-25前卡液压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其中,张拉流程包括:量测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装千斤顶→张拉控制应力→锁定锚具→退出千斤顶→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量测预应力筋终结长度。
步骤十、预应力筋张拉端部处理,张拉完成后,及时裁切除缓粘结预应力筋多余长度,然后在夹片及预应力筋端头用防腐油脂或环氧树脂涂抹,最后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深化设计时,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30米时,设计时采两端张拉;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60米时,采取分段张拉和锚固,然后再根据不同规格、长度及使用位置参数等,对每根预应力筋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预应力筋的每个张拉端预留出不小于50cm的张拉长度进行下料,下料后在每根料上贴设预先做好的编号标牌,且下料在工厂进行,预应力筋下料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梁箍筋两侧绑扎或点焊直径为6~8mm的水平定位筋,并在预应力筋穿设安装完成后与定位筋采用22#铅丝绑扎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锚固端直接埋设在混凝土中,张拉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设置在立面上,在预应力筋敷设完成后,在其端部穿设穴模,再支设侧面模板,后续预应力筋张拉时,将穴模剔除,另一种是张拉端在板或梁平面上,施工方式类同,穿设成品泡沫穴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进行张拉前的准备包括:
(1)、利用原有的脚手架作为张拉端操作平台,应保证宽不小于1米,确保要求张拉工人有足够摆放机具及张拉操作空间;
(2)、将张拉端预埋的穴模等剔除并清理干净,将预应力筋外露部分的塑料皮割掉,测量并记录预应力筋初始外露值;
(3)、与承压板面不垂直的预应力筋,端部必须进行垫片处理,最终做到承压板面与张拉作用线垂直;
(4)、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单束张拉控制应力计算出各束筋计算理论伸长值。若局部预应力筋由于特殊要求增减张拉控制应力,则理论伸长值也应按比例增减;
(5)、张拉用千斤顶和油泵根据设计要求事先标定;
(6)、准备380V,15A~20A电源箱二至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未经刘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18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