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臭氧水同步在线反冲消毒的污水再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2357.0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慧芳;陶立军;余韦;李剑锋;许召赞;程芳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臭氧 同步 在线 反冲 消毒 污水 再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臭氧水同步在线反冲消毒的污水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调节池(1)、膜生物反应器(5)、再生水箱(9)和臭氧水水箱(10);
污水调节池(1)通过第四管道(17)与膜生物反应器(5)连通,用于向膜生物反应器(5)内供水,膜生物反应器(5)的出水端外接第一管道(6);第一管道(6)的一端与膜生物反应器(5)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管道(7)和第三管道(8)的进水端连通,使得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和第三管道(8)相互连通;第二管道(7)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再生水箱(9)的底部并与再生水箱(9)的内部相连通,第二管道(7)上设有第一水泵(13)和第一控制阀(16);第三管道(8)的出水端与臭氧水水箱(10)的内部相连通,第三管道(8)上设有第二水泵(14)和第二控制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内的膜组件(4)为陶瓷膜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11)均为单向阀;第一控制阀(16)开启时能使流体通过第二管道(7)进入再生水箱(9),第二控制阀(11)开启时能使流体在第二水泵(14)的作用下从臭氧水水箱(10)抽入第三管道(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6)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5)和第二流量计(12),第四管道(17)上设有第一流量计(3)和进水泵(2)。
5.一种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污水再生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S1:开启第四管道(17)上的进水泵(2),将污水调节池(1)内的污水通入膜生物反应器(5)中,并使污水浸没膜生物反应器(5)中的膜组件(4);以恒定的产水通量运行膜生物反应器(5),并使污水在膜生物反应器(5)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6h;
S2:定期开启第二管道(7)上的第一水泵(13),使经过膜生物反应器(5)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依次流经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并进入再生水箱(9);
S3:定期对膜生物反应器(5)中的膜组件(4)进行反冲洗,具体如下:
关闭第一水泵(13)和进水泵(2),开启第三管道(8)上的第二水泵(14);使臭氧水水箱(10)内的臭氧水依次流经第三管道(8)和第一管道(6),并对膜生物反应器(5)中的膜组件(4)进行反冲洗,直至膜组件(4)的产水通量恢复初始状态,关闭第二水泵(14),反冲洗结束;
S4:反冲洗结束后,重新开启进水泵(2)和第一水泵(13)进行S1和S2的污水处理过程;
S5:由于反冲洗结束后的第一管道(6)内会残留有臭氧水,此时开启第一水泵(13)时,残留的臭氧水会进入再生水箱(9),实现对再生水的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为市政污水,COD浓度为350~400mg/L,氨氮浓度为30~35mg/L,总磷浓度为5~8m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在恒定的产水通量下按照产水9.5min后停止0.5min的模式循环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3中所述膜组件(4)的跨膜压差上升至0.2~0.35bar时利用臭氧水进行反冲洗,臭氧水水箱(10)内臭氧水的浓度为2.0~5.0mg/L。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中还放入生物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中的污泥浓度为4~6g/L,溶解氧浓度2~4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23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