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红外线校准器的热成像体温智能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2597.0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邢军;慕容灏鼎;薛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A61B5/01;A61B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卓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0 | 代理人: | 陈雪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红外线 校准 成像 体温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红外线校准器的热成像体温智能监测系统,包括部署支架、热成像监测装置、信号分析装置、后端处理装置、云台、显示装置和供电装置,部署支架可拆卸安装在监测场所,热成像监测装置通过云台可拆卸安装在部署支架上部,热成像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信号分析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分析装置的输出端与后端处理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后端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与显示装置电连接;供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市电电连接,显示装置和热成像监测装置与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发明通过磁性件活动安装在监测场所,适用安装各监测场所,高度和旋转角度易调整,灵活性强;热线仪内部集成安装红外线校准器和多种传感器,提高测温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体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内置红外线校准器的热成像体温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由相机、热成像等监控设备构成的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设备,在以下类似场景(进境专机外交礼遇人员、公路口岸入境车辆免下车人员、重大疫情爆发时旅客临时体温监测点),在对过往相关人员进行体温智能监测时存在以下缺陷:a、市场上的相机、热成像等监控设备多采用固定结构,比如道路两旁、室内监控设备被限制在固定区域,再比如固定相机的云台、手持防抖等设备,只能满足短时间的监视的需要,但是灵活性较差;b、安装在口岸、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应用的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设备普遍存在着体积较大,受视场内其他高温物体的干扰易产生误报警,且在室外使用时测温精度不高等局限;再者,市面上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像仪在用于人体测温时,通常采用户内红外线校准器作为温度检测的基准参照物,则对红外热像仪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要求,而实际相关应用场景往往面临巨大的环境反射辐射和大气辐射影响(如专机在户外可能晒得温度过高),同时由于上述场景位置灵活多变,不具备快速部署户外红外线校准器条件,进一步降低了测温的精准度;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红外线校准器的热成像体温智能监测系统,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红外线校准器的热成像体温智能监测系统,包括部署支架、热成像监测装置、信号分析装置、后端处理装置、云台、显示装置和供电装置,部署支架可拆卸安装在监测场所,热成像监测装置通过云台可拆卸安装在部署支架上部,热成像监测装置的输出端与信号分析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以将采集到的监测信号传输给信号分析装置进行预处理,信号分析装置的输出端与后端处理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以将预处理后的监测信号传给后端处理装置进行后续操作,后端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与显示装置电连接,以将后续操作后后的监测信号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出来;供电装置的输入端与市电电连接,显示装置和热成像监测装置与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部署支架包括支架体、支撑管和全方位调位器,支撑管的下端与支架体的前部轴连接,全方位调位器转动套设在支撑管的顶部,云台固定安装在全方位调位器的上部。
优选的,支撑管包括U型管和直管,所述U型管的一端与支架体的前部轴连接,U型管的另一端通过手拧螺母与直管的下端滑动套接,以实现伸缩调节;直管的上端与全方位调位器的下端活动套接,以实现全方位转动。
优选的,支架体的背部通过吸附件与监测场所吸附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成像监测装置包括热像仪和可见光摄像头,热像仪内部安装红外探测器、红外线校准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红外探测器与所述红外线校准器电连接,所述可见光摄像头、多个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线校准器与所述信号分析装置连接,以将采集到的监测信号进行预处理,信号分析装置与所述后端处理装置连接,以将预处理后的监测信号进行后续操作。
优选的,后端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对热线仪监测的温度进行自动校正的测温智能校正模块、用于对监测场所目标人员体温超出设定值并发出预警信号的双维度超温智能预警模块、用于识别跟踪目标人脸特征的人脸特征跟踪检测识别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2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