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浮列车车下箱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3841.5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绍坤;汤劲松;宫兆超;高学锐;吴霜;张广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H05K7/02;H05K7/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浮列 车车 箱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车下箱体,包括箱壳,箱壳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上设有第一开口;功率模块,功率模块滑动设置于第一腔室内,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滑出第一腔室电气元件,电气元件包括,第一类电气组件,其为高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第一类电气组件集成于同一个电路板上,且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上;第二类电气组件,其为次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第二类电气组件设置于箱壳的端面上;第三类电气组件,第三类电气组件为低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第三类电气组件设置于箱壳的第二腔室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下箱内的电气元件拆装及维护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浮列车车下箱体。
背景技术
磁浮列车车下空间非常紧凑,目前国内研发的磁浮列车项目车下箱体一般选用抽屉式结构,电气连接采用盲插的方式。该结构包括外箱和内箱两部分,外箱固定在车体上,内箱上设置有电器元件,内箱是封闭结构,依靠内箱保证IP防护等级。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车下箱结构采用内、外箱结构,由此使得结构重复而导致机械部分重量显著增加。同时,由于内箱重量较重,不容易拆装,一般需要三人以上共同完成,且内箱里面电器元件较多且任意器件损坏均需拆卸内箱才能实现。由此,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车下箱内的电气元件拆装及维护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车下箱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车下箱内的电气元件拆装及维护比较困难。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浮列车车下箱体,包括,
箱壳,所述箱壳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上设有第一开口;
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滑出第一腔室;
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包括,
第一类电气组件,所述第一类电气组件为高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所述第一类电气组件集成于同一个电路板上,且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功率模块上;
第二类电气组件,所述第二类电气组件为次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所述第二类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箱壳的端面上;
第三类电气组件,所述第三类电气组件为低概率出现故障的电气件;所述第三类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箱壳的第二腔室内。
优选的,所述箱壳包括,
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板本体,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的四个边缘端均朝向远离所述箱体内部的方向进行翻折,形成第一翻折部;且所述第一翻折部均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相垂直;
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板本体,所述第二侧板本体的四个边缘端均朝向远离所述箱体内部的方向进行翻折,形成第二翻折部;且所述第二翻折部均与所述第二侧板本体相垂直;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且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箱壳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箱壳内,且所述分隔板包括,
分隔板本体,所述分隔板本体的四个边缘端均朝向同一侧进行翻折,形成分隔翻折部;且其中两个侧边缘端的分隔翻折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本体和第二侧板本体相连接;
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壳内部分成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优选的,所述箱壳还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包括,
第三侧板本体,所述第三侧板本体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垂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相接;且所述第三侧板本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门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用卡片早教机
- 下一篇:一种硅片热氧化湿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