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5449.4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郝学军;沈迪;任亮;冯晓平;张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5/02 | 分类号: | A62C35/02;A62C35/58;A62C35/68;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张廷利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消防 水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水箱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多功能消防水箱包括消防水箱本体,在消防水箱本体内部设有多个隔板,利用隔板将消防水箱本体分成多个独立的蓄水箱,其中,每个蓄水箱通过循环主管与制冷设备构成并联的蓄冷循环回路;每个蓄水箱通过旁通主管与用冷设备构成并联的释冷循环回路;所有蓄水箱均通过循环主管与消防用水设备连接构成消防用水通路;蓄冷循环回路、释冷循环回路和消防用水通路的运行流程均由控制器控制。本发明将消防水箱改造成集蓄冷、释冷、消防为一体的多功能水箱,其改造简单,改造成本低,蓄冷效率高,管理方便,提高了消防水箱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水箱及蓄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消防水箱是为灭火救援活动提供水源的消防设施,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都需要安装消防水箱以备不时之需,但消防水箱仅仅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仅具备消防功能,并且消防水箱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工作的状态,造成资源浪费。鉴于消防水箱容量大,可作为蓄冷空调的蓄水箱,如果在用电低谷期用电能制出冷水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利用制备好的冷水进行制冷,减少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就能达到电力“削峰填谷”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消防水箱低矮宽大,在蓄冷与释冷过程容易形成较厚的斜温层,使蓄水箱的蓄冷效率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及其控制方法将消防水箱改造成集蓄冷、释冷、消防为一体的多功能水箱,其改造简单,改造成本低,蓄冷效率高,管理方便,提高消防水箱的利用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包括消防水箱本体,所述消防水箱本体内部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将消防水箱本体分成多个独立的蓄水箱,每个所述蓄水箱通过循环主管与制冷设备构成并联的蓄冷循环回路;每个所述蓄水箱通过旁通主管与用冷设备构成并联的释冷循环回路;所有蓄水箱均通过循环主管与消防用水设备连接构成消防用水通路;所述蓄冷循环回路、释冷循环回路和消防用水通路的运行流程均由控制器控制。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其中,每个所述蓄水箱的上端均设有上循环支管,上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一单通电磁阀,每个所述蓄水箱的下端均设有下循环支管,下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二单通电磁阀,所述上循环支管和下循环支管通过循环主管连接至制冷设备;所述第一单通电磁阀与制冷设备之间的循环主管上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二单通电磁阀与制冷设置之间的循环主管上设有第二三通电磁阀,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与第二三通电磁阀通过旁通主管连接至用冷设备;所述循环主管上还设有第三单通电磁阀,第三单通电磁阀通过消防水管连接至消防用水设备;所述第一单通电磁阀、第二单通电磁阀、第三单通电磁阀、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电磁阀、制冷设备、用冷设备和消防用水设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其中,所述蓄水箱的高径比为1.55-1.88,蓄水箱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器,蓄水箱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器,所述消防水箱本体的外部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消防水箱,其中,所述蓄水箱的内侧壁上端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蓄水箱的内侧壁下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述多功能消防水箱的控制方法,包括:
蓄冷循环回路运行流程控制过程、释冷循环回路运行流程控制过程以及消防用水通路运行流程控制过程,
设定距离制冷设备最近的蓄水箱为第一蓄水箱,距离制冷设备最远的蓄水箱为第二蓄水箱;
所述蓄冷循环回路运行流程控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当控制器接收到制冷设备的运行信号时,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打开第一蓄水箱上循环支管连接的第一单通电磁阀和下循环支管连接的第二单通电磁阀,制冷设备制备的冷水从第一蓄水箱的下端进入,为第一蓄水箱蓄入冷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5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游离L-赖氨酸固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