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效能的海水养殖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5918.2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翠雅;吴英海;刘海燕;李婷婷;宛立;刘晶茹;罗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11/02;C02F11/0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强化 效能 海水 养殖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效能的海水养殖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从海水养殖槽中取一定量的养殖底泥,将其投加至高径比为8‑10的SBR反应器中,使SBR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MLSS处于3000‑4000mg/L的范围内。将海水养殖槽中的养殖废水通过水泵泵送到SBR反应器中,直至最高水位,然后利用搅拌器在转速100‑150rpm的条件下搅拌3‑6h。搅拌停止后,在曝气速率为0.1‑1.0m3/h的条件下曝气3‑8h。曝气停止后,在转速100‑150rpm的条件下再次搅拌1.5‑3h。搅拌结束后,让底泥自然沉淀,待底泥沉淀到SBR反应器的出水口以下后开始排水,体积交换律为50%。水体排放至液位线以下,停止排水,液位计控制进水水泵再次将养殖废水泵送到SBR反应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效能的海水养殖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海水养殖废水排放量也超过陆源污水排放量。海水养殖水体中主要含有机物、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磷等污染物,处理不当会加剧沿岸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而且,由残饵、排泄物、养殖生物死体及病原体形成的有机淤泥堆积成为底泥,在水底会促使水体内的微生物活动,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同时在缺氧环境下会产生氨气、硫化氢和NO2--N等有害物质,在高浓度的状态下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而且这些积聚在底部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被重新释放。如果海水养殖系统产生的底泥和废水处理不当,会严重威胁水体环境。因此,海水养殖底泥和废水处理已成为公共关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海水养殖底泥富含耐盐微生物,但是由于底泥长期堆积底部处于厌氧状态,其内的功能性菌群不能充分发挥其脱氮除磷功能。同时海水养殖底泥中还含有大量未被吸收利用的饵料和鱼类的排泄物,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宝贵的,可利用的原材料资源,如果不将其利用起来而直接丢弃,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现在还没有一种能够对海水养殖底泥进行妥善、低成本、高效地处理,使其“变废为宝”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将海水养殖底泥进行驯化处理,强化其脱氮除磷效能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效能的海水养殖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从海水养殖槽中取一定量的养殖底泥,将其投加至高径比为8:1-10:1的SBR反应器1中,使SBR反应器1内的污泥浓度MLSS处于3000-4000mg/L的范围内,
废水池2储存盐度为3%的养殖废水,水泵3由液位计4控制,当SBR反应器1内液位低于中间液位线4.1时,水泵3将废水池2中的废水泵入SBR反应器1中,直至液位到达最高水位线4.2,水泵3停止工作,随后,搅拌器5在转速100-150rpm的条件下搅拌3-6h,搅拌停止后,气泵6开始工作,气体通过气体流量计7控制曝气速率,在0.1-1.0m3/h的速率下通过曝气头8均匀扩散到SBR反应器1中,在此条件下曝气3-8h,曝气停止后,搅拌器5在转速100-150rpm的条件下再次搅拌1.5-3h,搅拌结束后,让底泥自然沉淀,待底泥沉淀到SBR反应器1的出水口9以下,水泵10开始工作,从SBR反应器1内取水,向出水池11排水,当水位低于中间液位线4.1后,触发液位计4控制系统,水泵10停止工作,水泵3再次启动,开始向SBR1泵入废水,体积交换律为50%,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淤泥状的海水养殖底泥形成颗粒状污泥,最终实现高效脱氮除磷过程。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5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区块链共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自动防洪排涝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