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物品传送电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7797.5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育瑞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1/04;B66B5/00;B66B9/00;B66B1/34;B66B1/06;A61L2/10;H02S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品 传送 电梯 | ||
发明涉及物联物品传送电梯,进一步描述就是利用电梯的便利性,结合传送模块、恒温储物室、物联信息传输模块等装置,实现对于日常物品的快递及储存;通过恒温储存室、紫外线消毒等装置,实现了日常生活物品传送、消毒及短期储存;防范了生活不便利人群负重上楼、陌生人员送货上门、瘟疫横生时未知的风险。物联电梯结构简单可靠、适应性强,属于电梯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物联物品传送电梯(以下简称物联电梯),进一步描述就是利用电梯的便利性,结合传送模块、恒温储物室、物联信息传输模块等装置,实现对于日常物品的快递及储存;通过恒温储存室、紫外线消毒等装置,实现了日常生活物品传送、消毒及短期储存;防范了生活不便利人群负重上楼、陌生人员送货上门、瘟疫横生时未知的风险。物联电梯结构简单可靠、适应性强,属于电梯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应用的发展,如何才能让生活回归安逸,更加安全可靠,无人在家也能短时间内安枕无忧的接收家庭所需物品,答案就是机器,考虑到迎合广大市场越来越严苛的需求性,因此急需发明一种可以完成自动传送日常生活物品的机器装置,要求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物联物品传送电梯(以下简称物联电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物联电梯是由模块化主框架、轿厢、传送模块、恒温储物室、物联信息传输模块、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组成的,其特征在于: 模块化主框架安装在楼体的一侧,轿厢一部安装于模块化主框架内,恒温储物室分别安装在各楼层上。
进一步,所述的模块主框架是由模块化外支架、升降轿厢、物联互联信息屏、曳引机组和操控模块组成的,电梯主框架开设在楼体的一侧,从底层开始由下至上直到楼层顶部而其中的各个楼层上均安装有恒温储物室。
进一步,所述的轿厢是由升降轿厢、模块化自动传送轴和生物活体检测装置组成的,厢内模块化自动传送轴安装在升降轿厢底板处,可进行活体检测并自动传送物品,其内部设有电动传送轴,其正面设有手自一体轨道上提门,其背面朝向接收口设有自动轨道上提门,升降轿厢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由曳引机、物联信息限速器驱动。
进一步,所述的传送模块是由感应自动化电机、生物活体检测仪、电动传送轴和运输护板组成的,传送模块每层一部,电梯轿厢内安装一部,生活所需物品可在传送轴上传送。
进一步,所述的恒温储物室是由恒温箱体、模块化自动传送轴和紫外线消毒灯组成的,恒温储物室安装在每层室内或室外与楼体相连接,朝向传送口的那一面开设有自动轨道上提门,朝向楼体面设有手动式自吸双开门。
进一步,所述的物联信息传输模块是由物联显示操作屏、感应监控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手机电脑应用程序、物联自检装置和云端服务存储平台组成的,智能物联、固定密码、临时密码、感应式监控、活体检测和无线信息互动共同构筑家园防火墙。
进一步,所述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发电板、小型商用风能发电机、蓄电池组组成,为物联电梯提供全天候稳定的电力支持。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可以通过电梯的自动化运转以及通过模块化自动传送轴交接方法,将日常用品往返于大众之间进行传送。相较于传统人为传递等方式,省去了大量人力资源成本,避免了未知风险。本装置结构图中恒温储物室每层都有;也可用简易装置去除恒温储物室,快速搭建应对突发事件。此时本装置的传送与交接相比传统人为传送就会显示出更安全、更高效、更节约、更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安装方式一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安装方式二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轿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恒温储物室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物联系统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电力供应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育瑞,未经张育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77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