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图形化组态的交互单元及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8507.9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刘元;肖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倩倩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图形 组态 交互 单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组态图形化的交互单元和交互方法,交互方法包括:通过图元部件插件接收交互单元预先绑定的数据源的数据变化信息或外部数据操作信息;获取交互单元中角色在变化前的当前角色状态特征;根据数据变化信息或数据操作信息和当前角色状态特征,确定角色状态特征的变化结果和/或过程状态特征,并据此按照预设的规则对角色对应的、矢量图形格式的角色当前显示效果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矢量图形转换为即时位图文件,保存至预设的内存盘中;将内存盘中存储的修改后的即时位图文件更新至图元部件插件,以通过图元部件插件输出相应的显示效果;所述图元部件插件对应各交互单元分别设置。利用本发明能够增强组态画面展示的表现力,且展示效果灵活多变、便于修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监控系统的图形化组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监控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组态过程,能够增强表现力的交互单元及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从功能性的角度,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监控画面是监控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监控画面一般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个工程现场的实际需要,通过组态软件“搭建”而成。组态画面的实现过程,属于二次开发,无需编写计算机程序,就可以帮助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快速、便捷并准确的完成工程实施任务。
作为“二次开发平台”的组态软件,能够实现对自动化过程和装备的监视和控制。它能从自动化过程和装备中采集各种信息,并将信息以图形化等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显示,将重要的信息以各种手段传送到相关人员,对信息执行必要分析处理和存储,发出控制指令等等。
在工业过程的图形化组态中,核心就是系统交互单元。在组态画面中,是要对每个交互单元进行全方位的描述。这种全方位描述的实现,就是由图元、文字、色彩、数据、动画、交互行为、事务响应等多方面的描述方式,对每个交互单元进行各个方面的分别描述来共同完成的。
完成组态过程所得的组态监控画面的展示效果,是评价人机交互接口(HMI)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现代的组态软件的组态画面,实现以图元描述、文字描述、数据描述、色彩描述动画描述、交互特征描述及过程特征描述等若干方面来描述交互单元的展示效果。不过,常用的组态软件的单元设计,一般是以数据(属性)与操作驱动的,现有的多元化、多角度、多特征的描述方式,对于每个被展示的交互单元来说,还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每个交互单元,图元是核心的展示内容,图元一般以位图形式保存,修改并不容易;同时,增加图元还会需要改动程序;
第二,每个交互单元,文字描述单一,数据(模拟量/开关量)展示效果单一;缺少个性化或自定义文字描述形式和数据描述形式(如:可切换简化/详细文字描述,可切换计量单位的数据描述形式);
第三,每个交互单元,动画效果一般是采用几张位图替换的方式来达成,比较僵硬;
第四,每个交互单元,想要增加一种描述方法或展示方式,也需要改动程序(如:增加展示交互单元的关联数据、回溯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等);
第五,每个交互单元,是与组态软件强耦合的,每次想要新增交互单元的品种,都需要再次改动程序设计。
综上所述,对于组态画面的交互单元来说,由于各类描述相对单调,想要做出实用样式的画面,依然相当费时费力,展示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此外,由于其同组态软件耦合性强的特点,导致新增交互单元的开发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图形化组态的交互单元及交互方法,能够增强画面展示的表现力,且展示效果灵活多变、便于修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组态图形化的交互方法,包括:
通过图元部件插件接收交互单元预先绑定的数据源的数据变化信息,或外部输入的数据操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8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