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电检测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及家用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8728.6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4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白智锐;李雪;陈小雷;盛保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9/15;G01R19/165;H02H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则武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检测 电路 保护 家用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漏电检测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及家用电器,漏电检测电路包括带有交流电的带电导体和用于与被测导体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与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带电导体与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与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之间连接有采样电阻。本发明的测压基准点通过双电容形式分别与带电导体、零线连接,使采样电阻两端电压的检测基准点与参考电位形成较强较稳定的耦合,使检测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漏电检测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使人们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了更为舒适优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条件,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部分家用电器由于安装强度和安全可靠的要求,其外壳都是采用金属加工制作而成的。家用电器的供电都是由强电提供,强电直接与家用电器的电源端连接,如果一旦家用电器内部的设备因为绝缘老化,破损而发生漏电,当金属外壳接地失效,或者没有实现有效的接地时,当有用户触摸到金属壳体的时候,将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家用电器上或者用户家中的入户接电端通常都设有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容感应式测电装置,例如非接触式测电笔、家电中的漏电感应模块等的参考电位点一般为电路板的铺地,没有实质上的参考电位,探测系统因为到地电容不确定,抗干扰能力差,受环境影响大。例如是否手握等因素都对它有影响。
而使用与零线电气连接的参考点取得方式,探测电路就会被通上强电,对强电的隔离造成一定困难,产品难以符合安全规范。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漏电检测电路,通过在漏电检测电路中增加具有耦合特性的电容结构,使电压的检测基准点与参考电位形成较强、较稳定的耦合,使得测量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漏电保护电路,包括上述的漏电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漏电检测电路和/或漏电保护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漏电检测电路,包括带有交流电的带电导体和用于与被测导体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与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带电导体与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与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的交汇点之间连接有采样电阻。
进一步的,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接零线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耦合电容和所述第三耦合电容的电容值相等或相差20%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或所述第二耦合电容和/或所述第三耦合电容为具有电容特性的电子元件,或者,相互靠近的两个金属结构所构成的电容;
所述第四耦合电容由一端极板为金属结构,另一端为大地构成的形成具有电容特性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电容和第四耦合电容的交汇点与所述采样电阻之间还设有分压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8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