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在苏丹红特异性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8942.1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1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蒋玉笑;丛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半导体 化合物 苏丹 特异性 检测 中的 应用 | ||
1.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作为SERS活性基底材料在苏丹红特异性检测中的应用,所述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包括空心结构的Cu2O基底材料和/或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包含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和水的第一混合反应体系于室温下反应30min,制得空心结构的Cu2O基底材料;
或者,使包含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和水的第二混合反应体系于室温下反应15min,制得实心结构的Cu2O;之后使包含所述实心结构的Cu2O、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乙醇和水的第三混合反应体系于90℃发生水热反应6h,制得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包括L-抗环血酸和/或葡萄糖,优选为L-抗环血酸;
和/或,所述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中核为氧化亚铜,壳为MOF结构;
和/或,所述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中核的粒径为245-255nm,优选为250nm;
和/或,所述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中壳的厚度为100-200nm,优选为150nm;
和/或,所述第一混合反应体系中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1;
和/或,所述第二混合反应体系中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20:1;
和/或,所述第三混合反应体系中实心结构的Cu2O、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的摩尔比为3: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苏丹红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B和苏丹红G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一种苏丹红特异性检测用SERS活性基底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所述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包括空心结构的Cu2O基底材料和/或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苏丹红特异性检测用SERS活性基底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包含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和水的第一混合反应体系于室温下反应30min,制得空心结构的Cu2O基底材料;
或者,使包含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和水的第二混合反应体系于室温下反应15min,制得实心结构的Cu2O;之后使包含所述实心结构的Cu2O、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乙醇和水的第三混合反应体系于90℃发生水热反应6h,制得核壳结构的MOF-Cu2O基底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包括L-抗环血酸和/或葡萄糖,优选为L-抗环血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反应体系中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1;
和/或,所述第二混合反应体系中氯化铜、氢氧化钠、还原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20:1;
和/或,所述第三混合反应体系中实心结构的Cu2O、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的摩尔浓度比为3:2:4。
9.一种苏丹红特异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纳米铜基半导体化合物作为SERS活性基底材料;或者提供权利要求5所述的SERS活性基底材料;
使所述SERS活性基底材料与可能含有苏丹红的检测样品接触,之后以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实现苏丹红的特异性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苏丹红特异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苏丹红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B和苏丹红G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89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地下浅层起爆点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举升安全警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