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溶栓后脑出血31-kDa Occludin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9144.0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兰;徐迹;廖子君;雷雪萌;李梦娜;张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潍坊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李海英 |
地址: | 5180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后脑 出血 31 kda occludin 试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检测溶栓后脑出血31‑kDa Occludin的试纸条,所述试纸条由样品垫、反应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收垫依次贴在PVC底卡上制成,所述硝酸纤维素膜采用羊抗兔抗体划线作为质控线C线,采用兔抗31‑kDa Occludin蛋白的IgG捕获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线作为检测线T线,所述反应垫喷涂Fe3O4纳米酶‑抗31‑kDa Occludin蛋白抗体偶联复合物,所述反应垫采用含有1‑2%的Casein‑PBS和0.5%‑1%Triton X‑100进行预处理,所述试纸条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一种价格低廉、准确性高、快速检测、操作简单的脑卒中溶栓或取栓后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层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脑卒中溶栓或取栓后脑出血的检测,特别是一种脑卒中溶栓或取栓后脑出血蛋白片段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从1990年到2017年近20年来,脑卒中一直位列我国国民死亡原因首位。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管再通治疗(溶栓或取栓)是目前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存在脑出血的巨大风险,导致其治疗率不足5%。如何明确溶栓或取栓导致脑出血的病因、早期识别风险预警标志、提供快速精确诊断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棘手问题,是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再灌后脑出血的发生与脑缺血早期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层出不穷,积累了大量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数据。其中来源于凋亡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31-kDa Occludin蛋白降解片段,具有“血脑屏障损伤达到临界点之前,一直维持低水平的正常血清基线;一旦血脑屏障损伤达到临界点,血清水平骤然大幅升高”的生物学特性,具备作为理想血清标志物的重要特征。通过纳米酶免疫层析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测患者血清样本进行31-kDa Occludin蛋白检测,可实现血脑屏障损伤人群的快速识别,从而为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后脑出血的发生,提供一种新型血清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
31-kDa Occludin蛋白降解片段,由于其分子量小、血清中含量低,对于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严格要求,传统胶体金等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疾病受到巨大限制,而与此同时,从脑卒中发病到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仅有不到6小时,需要实现短时间的床旁检测,基于蛋白质组学检测难以担当此任。2007年出现的纳米酶技术,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农药残留方面建立了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核心的有机磷农药检测系统。在微生物方面利用纳米酶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催化H2O2产生的强氧化性羟自由基能够直接杀死病原微生物,破坏细菌膜。在医学方面纳米酶有保护心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功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阎锡蕴院士课题组在发现纳米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纳米酶试纸条”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埃博拉、新布尼亚、流感病毒等的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纳米酶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针对不同的靶标检测,还需要寻找合适的纳米酶,目前尚没有出现适用于31-kDa Occludin蛋白降解片段的检测纳米酶检测试纸条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因此,开发一款价格低廉、准确性高、快速检测、操作简单的蛋白免疫层析产品,特别是对于脑卒中溶栓或取栓后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发明人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和摸索,开发一款价格低廉、准确性高、快速检测、操作简单的脑卒中溶栓或取栓后脑出血风险的预测产品,该产品以31-kDa Occludin蛋白降解片段为检测靶标,采用纳米酶技术,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9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