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0036.5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8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茜;焦芬;覃文庆;杨聪仁;刘维;韩俊伟;董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B7/00;B03B9/00;B03D101/02;B03D103/02;B03D101/06;B03D10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锌 高效 浮选 捕收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及其应用,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92%~98%、2‑羟基‑1‑巯基硫醇1.5%~5%、辛醇0.5%~3%。本发明根据药剂的协同作用,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2‑羟基‑1‑巯基硫醇和非离子型捕收剂辛醇作锌组合捕收剂。该组合捕收剂对硫化锌矿物有良好的捕收性能,对黄铁矿的捕收性能微弱,能达到高效回收锌的目的。本发明的锌组合捕收剂HQ‑Zn,在获得更高的锌回收率时,硫酸铜用量为丁黄药体系下硫酸铜的1/5~1/2,HQ‑Zn用量为丁黄药的1/4~3/5。本发明采用该药剂和方法后,处理原矿含铅0.3%~5%,含锌0.3%~7%,硫含量为1%~25%的原矿,可以得到锌精矿中锌品位>50%,锌作业回收率>8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有色金属行业占有重要作用。锌金属主要用于制造黄铜,镀锌和铸造合金等。我国锌资源主要以硫化锌矿为主,硫化锌矿物主要为铁/闪锌矿。闪锌矿中铁含量达到6%以上时,被称为铁闪锌矿。随着闪锌矿中类质同像混入的铁含量升高,活化剂铜离子在其表面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不利于捕收剂的吸附。因此,铁闪锌矿的可浮性比闪锌矿的可浮性差。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时,与方铅矿相比,铁/闪锌矿的可浮性较差,无法用黄药类捕收剂直接直接浮选。由于矿浆体系中难免离子Cu2+、Pb2+等的活化作用,方铅矿浮选作业需抑制硫化锌矿物的浮选,后续锌浮选作业,需先用硫酸铜活化,再用丁黄药浮选铁/闪锌矿。而锌浮选作业一般存在如下问题:(1)硫酸铜用量大。尤其对高硫铜铅锌矿,铜铅浮选在高碱条件下进行,硫酸铜用量更大,导致药剂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2)丁黄药选择性差。硫酸铜活化导致铁/闪锌矿、黄铁矿和部分脉石均被活化,丁黄药作捕收剂时,黄铁矿和脉石会进入锌精矿,影响锌品位;(3)锌上浮速度慢。硫酸铜—丁黄药浮选体系,锌浮选出现滞后现象,导致尾矿锌含量高,锌金属损失;(4)锌浮选泡沫层薄。锌粗选泡沫层薄,锌扫选作业泡沫虚,浮选泡沫不易刮出,需延长刮泡时间。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待开发绿色环保的高效锌捕收剂。
目前,由于矿石的“贫、细、杂”特性,浮选体系较为复杂,使用单一捕收剂难以达到理想的分选效果。依据捕收剂结构-性能的差异,将不同类型的捕收剂进行组合,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对目的矿物的分选效果,提高金属回收率。因此,组合捕收剂是开发高效硫化锌矿浮选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提高选别指标、降低药剂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硫化锌浮选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捕收剂可以显著提高锌浮选回收率,解决活化剂硫酸铜用量大、锌上浮速度慢、锌回收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这种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HQ-Zn),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EDD)92%~98%、2-羟基-1-巯基硫醇(DDM)1.5%~5%、辛醇(DET)0.5%~3%;
其中: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2-羟基-1-巯基硫醇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优选的,所述的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EDD)95.5%、2-羟基-1-巯基硫醇(DDM)2%、辛醇(DET)2.5%。
优选的,所述的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2-羟乙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HEDD)93.5%、2-羟基-1-巯基硫醇(DDM)3.5%、辛醇(DET)3%。
所述的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在在高硫铅锌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
所述的硫化锌的高效浮选捕收剂浮选高硫铅锌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0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测温仪固定、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定化藻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