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外机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0263.8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武连发;申传涛;金孟孟;焦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2 | 分类号: | F24F11/42;F24F11/64;F24F11/65;F24F140/5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 机化 控制 方法 装置 空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室外机需要进行化霜时,获取室外机的负荷参数,其中,负荷参数用于表征室外机的负荷程度;根据负荷参数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控制室外机以化霜模式进行化霜。本发明可以进行化霜模式的智能选择,以在外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保证机组持续进行制热,保障室内持续送热风,避免室内环境温度剧烈波动,改善用户的舒适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通常包括多个模块外机,可以模块化运行。目前,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化霜方面,大多数厂家执行的是常规化霜,也称为非连续制热化霜,即室外机的所有外机模块一起进行化霜,一起结束化霜后进入制热模式。这种化霜模式控制简洁且化霜周期短。
然而,在这种化霜模式下,很多时候可能进入无霜化霜,耗功明显。而且,在低负荷时候,室外机的模块外机大多轮换运行,并非全部都开机运行,且结霜周期较长。此外,在负荷较低的情况下,若所有模块一起进入化霜,会引起室内温度的剧烈波动,空调舒适性体验严重降低。
针对低负荷情况下多联机空调采用常规化霜模式导致室内温度剧烈波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该方法包括:在室外机需要进行化霜时,获取室外机的负荷参数,其中,负荷参数用于表征室外机的负荷程度;根据负荷参数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控制室外机以化霜模式进行化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取室外机的负荷参数,包括:获取室外机的运行容量和装机总容量;计算运行容量占装机总容量的百分比,并将百分比确定为负荷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负荷参数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包括:确定负荷参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在确定负荷参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其中,第一化霜模式包括连续制热化霜模式和自然化霜模式,其中,在连续制热化霜模式下,室外机的各模块外机轮流进行制热化霜;在自然化霜模式下,室外机的各模块外机轮流停机放置以吸收室外环境中的热量进行化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负荷参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包括:确定负荷参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在确定负荷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连续制热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负荷参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还包括:在确定负荷参数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温度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在确定室外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自然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负荷参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还包括:在确定室外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连续制热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负荷参数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还包括:在确定负荷参数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为第二化霜模式;其中,在第二化霜模式下,室外机的各模块外机同时进行制热化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化霜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室外机需要进行化霜时,获取室外机的负荷参数,其中,负荷参数用于表征室外机的负荷程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负荷参数确定室外机的化霜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室外机以化霜模式进行化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室外机化霜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02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