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2531.X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冉永红;周锟;金复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B1/4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复合 底板 混凝土 叠合 混合式 连接 结构 施工 方法 | ||
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组成,混合式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组L型钢连接件,每组L型钢连接件包括两个用于连接相邻预制复合底板的L型钢板,两个L型钢板的竖直板贴合且上部开有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两竖直板;两个L型钢板的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且下表面通过钢盖板焊接成一体,水平板预埋在预制复合底板板边缘后期形成纵肋、横肋交汇处的位置,竖直板延伸至顶部后浇混凝土层中。本发明在叠合板中的后浇混凝土层采用湿式连接,预制复合底板之间采用干式连接,适用于低、多层中使用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中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装配式结构体系发展迅速。混凝土叠合板因具有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节约模板、可大幅提升建筑预制率与装配率等优点,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受运输条件和吊装能力限制,目前工程中的混凝土叠合板常由多块预制复合底板拼接后,再在其上铺设顶部钢筋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层而组成,因此预制复合底板间的拼缝传力性能是保证叠合板能否双向受力的关键。而现阶段叠合板的连接方式主要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中推荐的两种湿式连接方式为主,即:①整体式接缝湿式连接,可实现预制复合底板中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在保证接缝处加强的情况下,其设计方法与常规现浇板相同,可按整体双向板进行设计,但其要求在预制复合底板板侧外伸一定长度的受力钢筋,并在拼接部位设置一定宽度的现浇带,导致施工现场仍需开展大量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的工作,降低了施工速度,无法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先进性;②分离式接缝湿式连接,尽管不需设置后浇带,可提高现场安装速度,但板在垂直接缝方向的传力性能较弱,无法较好实现叠合板双向受力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叠合板中的后浇混凝土层采用湿式连接,预制复合底板之间采用干式连接,适用于低、多层中使用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中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6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7组成,所述混合式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组L型钢连接件,每组L型钢连接件包括两个用于连接相邻预制复合底板6的L型钢板1,两个所述L型钢板1的竖直板12贴合且上部开有螺栓连接孔2,通过螺栓3连接两竖直板12;两个所述L型钢板1的水平板11位于同一平面,且下表面通过钢盖板5焊接成一体,所述水平板11预埋在预制复合底板6后期形成纵肋82、横肋81交汇处的位置,竖直板12延伸至顶部后浇混凝土层7中。
优选地,每组L型钢连接件中的两个L型钢板1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相邻预制复合底板6之间通过等间距的多组L型钢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制复合底板6包括内置若干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2的预制混凝土底板61,预制混凝土底板61上布置有钢筋桁架63,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2之间形成纵肋82或横肋81,其中纵肋82为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中沿长度方向的混凝土,横肋81为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中沿宽度方向的混凝土,两竖直板12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顶部后浇混凝土层7包括受力钢筋71和后浇混凝土72,螺栓连接孔2和螺栓3包裹在后浇混凝土72中。
优选地,所述每组L型钢连接件中的两个L型钢板1的水平板11上表面焊接有水平的锚筋4,且锚筋4伸出水平板11的板面,并与L型钢板1的竖直板12垂直。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2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垃圾桶印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