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所述冷却结构的船体排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2788.5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绿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3/04;F01N13/00;B63H21/3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柯玉珊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结构 有所 船体 排气 | ||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包括排气管道和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罩设于排气管道的外壁,所述冷却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外壁围成的腔室中通有冷却介质,所述排气管道的管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道的内腔和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冷却结构充分达到水气混合降温的目的,且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体排气结构,还包括主机排气管和船舷外板,所述排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机排气管的排气口和船舷外板的排气口连接。所述船体排气结构提高了船舶排气过程的散热效果,降低排气管道传递给船体的热能,避免船体受热而导致脱漆、老化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所述冷却结构的船体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的排气型式包括干式排气型式和湿式排气型式。干式排气型式一般设置烟囱通道,并排至罗经甲板以上。湿式排气型式一般在增压器后部适当位置进行水气混合降温,再将气体排出两舷。干式排气型式存在体积大、质量大,对机舱的散热不利的缺点。湿式排气型式虽然在体积和质量上相较于干式排气型式略有优势,但目前的湿式排气结构设计对排气管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湿式排气型式一般是通过喷淋的方式向排气管外壁喷淋冷却液,使管壁温度降低,并没有完全实现水气混合降温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所述冷却结构的船体排气结构,可提高对湿式排气型式排气管的冷却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结构,包括排气管道和冷却壳体;
所述冷却壳体罩设于排气管道的外壁,所述冷却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外壁围成的腔室中通有冷却介质,所述排气管道的管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道的内腔和所述腔室连通。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壳体沿排气管道的周向设置,两个以上所述通孔在所述管壁上沿排气管道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通孔在所述管壁上沿排气管道的母线间隔设置。
在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排气管道的母线间隔设置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范围为20mm~60mm,沿所述排气管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通孔的个数为8~12。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范围为5mm~15mm。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壳体的侧壁开有冷却介质进口,所述冷却介质进口的通量大于所述通孔的通量。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的管壁的截面形状和所述冷却壳体的内壁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和冷却壳体焊接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体排气结构,还包括主机排气管和船舷外板,所述排气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主机排气管的排气口和船舷外板的排气口连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所述冷却水经过制冷系统冷却后通入所述腔室中。
在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焊接在船舷外板的内壁上,所述排气管道与座板锁接,所述座板对应所述船舷外板的排气口处具有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2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