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护壁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2931.0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明;陈华周;李毅;汪天平;薄广达;张驰;唐竹涛;牛群;魏金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3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明校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新型 钢骨 构造 护壁 结构 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护壁系统及施工方法,该护壁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梁和拱形梁;其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平行且竖直布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部连接;拱形梁的首端与第一立柱的上端连接,拱形梁的末端与第二立柱的上端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端均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背离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埋入地基中的柱脚。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护壁结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梁和拱形梁拼装在一起后,再通过支撑板与埋入地基中的柱脚连接实现固定。采用该护壁结构,各个零部件可单独加工,通过控制各个零部件的质量,即可有效地控制护壁结构的整体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护壁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支护技术是指在城市的地下修建一个隧道空间,将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这种方式将各种管线集中布置,方便管线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可避免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所带来的麻烦,且可以避免土壤对管线的腐蚀破坏,从而管线的使用寿命也得到延长。
传统的隧道支护技术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形式,施工时在地基上进行整体浇筑。由于隧道一般建造在城市的主干道下面,采用整体浇筑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慢,施工难度大,且主体结构质量不易控制。施工长时间占有道路,对城市的交通造成巨大干扰。施工期的扬尘、噪音等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主体结构的质量,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护壁结构的护壁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护壁系统的施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梁和拱形梁;
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平行且竖直布置,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连接;所述拱形梁的首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拱形梁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均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埋入地基中的柱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隧道新型钢骨构造护壁结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横梁和拱形梁拼装在一起后,再通过支撑板与埋入地基中的柱脚连接实现固定。采用该护壁结构,各个零部件可单独加工,通过控制各个零部件的质量,即可有效地控制护壁结构的整体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拱形梁的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三法兰,所述拱形梁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四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三法兰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四法兰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三法兰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四法兰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二橡胶垫。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拱形梁的首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三法兰,所述拱形梁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法兰的形状匹配的第四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三法兰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四法兰之间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拱形梁上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尘滤袋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粉煤灰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