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3247.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贾冬云;张辰啸;陶清林;贺成英健;王邺;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G17/00;E04G21/00;G01B21/32;G01L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王益西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位移 大悬挑 安全 智能 施工 系统 方法 | ||
1.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已建成结构(1)、悬挑结构模板(2)、智能调控拉索(3)、临时性斜拉体系(4)和装有应变片(501)的钢筋组(5);所述悬挑结构模板(2)安装在已建成结构(1)上,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和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202),在悬挑结构模板(2)的底面上布置有位移测点(203);
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的一端与临时性斜拉体系(4)连接,另一端与悬挑结构模板(2)上设有的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201)连接;
所述临时性斜拉体系(4)包括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斜拉体系压杆(402)、斜拉体系拉索(403)和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所述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与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预埋在已建成结构(1)上或与已建成结构(1)上的预埋件连接;所述斜拉体系压杆(402)套接固定在斜拉体系压杆底座(401)上,所述斜拉体系拉索(403)的一端与斜拉体系压杆(402)相连,另一端与斜拉体系拉索底座(404)连接;
所述钢筋组(5)连接在悬挑结构模板(2)的内部,钢筋组(5)由四根装有应变片(501)的钢筋组成,分散在悬挑结构模板(2)的四角,与悬挑结构模板(2)底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点(203)分两排布置,与位移测点(203)相对应的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用普通市面上的激光或者拉线传感器,安装在悬挑结构模板(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为根据方程计算出的拉力可调设备,智能调控拉索(3)对称设置,分别向两边斜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控拉索(3)包括液压缸(301)、拉索(302)和液压活塞(303);拉索(302)的一端与液压活塞(303)连接,液压活塞(303)受控于液压缸(3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性斜拉体系(4)相对于悬挑结构模板(2)成对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力与位移双控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时,首先进行初次浇筑,将混凝土从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202)中注入悬挑结构模板(2)中并进行振捣,获得浇筑混凝土流量,悬挑结构模板(2)的尺寸相关结构参数,并根据装有应变片(501)的钢筋组(5)得到已浇筑结构的应力值,再根据施工安排,可获得悬挑结构模板(2)内的混凝土分布,因此可获得混凝土引起的悬挑结构模板(2)的荷载;
S2:根据现场的其他荷载条件,包括风荷载,模板荷载,施工荷载获得悬挑结构模板(2)的综合荷载,然后根据悬挑结构模板(2)的力学平衡方程算出此时刻拉索(302)的初步拉力;
S3:将拉索(302)的初步拉力输入到拉索力输出设备,即智能调控拉索(3)的控制设备里,通过液压设备输出拉索(302)拉力并反馈拉力与拉索(302)变形信息;
S4:混凝土浇筑引起了荷载的改变以及拉索(302)的拉力发生了改变二者同时作用于悬挑结构模板(2)上,悬挑结构模板(2)发生变形,布置在悬挑结构模板(2)底端的多个位移测点(203),时刻对悬挑结构模板(2)变形测量,根据多点的测量结果知道悬挑结构模板(2)的竖向变形模式和扭转变形情况;
S5:将悬挑结构模板(2)的变形条件与S3中获得的拉索(302)拉力,同时输入到悬挑结构模板(2)的位移条件与力学平衡方程中,判断位移条件与力学平衡方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即可保持拉索(302)拉力不变,如果不满足要求,根据力学平衡方程和力与位移条件重新计算拉索(302)拉力,将迭代出的新拉索(302)拉力输入到拉索力输出设备中,重复S3-S5过程,循环,一直满足要求后,退出,保持拉索(302)拉力;
S6:继续施工,再进入S1,依次循环,直至浇筑完成,当悬挑结构模板(2)由于混凝土凝固逐步卸载,拉索(302)拉力和悬挑结构模板(2)变形发生变化,S3和S4中的条件发生改变,依次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32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