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拟康宁木霉菌及其在防治荔枝炭疽病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3331.6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习平根;朱洪辉;袁玉花;李敏慧;孔广辉;司徒俊键;杨文晟;姜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8;A01P3/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燕瑞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拟 康宁 霉菌 及其 防治 荔枝 炭疽病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拟康宁木霉菌及其在防治荔枝炭疽病中的应用。该菌株名称为拟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J5,于2020年8月8日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GDMCC,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DMCC No:61129。本发明菌株为从荔枝上筛选到的拮抗菌,由于其与荔枝长期共存,互惠共生,形成了一系列与其相似的生存机制,利用其来防治荔枝病害,对荔枝的食用及其加工产品来说更加安全可靠;该菌株对荔枝炭疽病菌具有效果极佳的抑制作用,抑菌能力强,对于防治荔枝炭疽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拟康宁木霉菌及其在防治荔枝炭疽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四季常绿植物,也是重要的亚热带经济作物,属于无患子科。我国的荔枝最初产于南部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荔枝作为水果中的佳品,其果肉多汁液,并且香味浓郁、柔嫩爽口,早已拥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荔枝果实成熟大多是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导致采后的果实容易褐变和腐烂变质,而荔枝炭疽病是引起荔枝果实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荔枝炭疽病是荔枝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采前和采后都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对荔枝炭疽病的防治中,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在短时间内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化学药剂的连续使用易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同时还伴有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物防治不易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具有环保的优点,因此,加强对荔枝炭疽病的生物防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对荔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木霉属(Trichoderma spp.)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其他基物中,其具有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及不污染环境等属性,是一种广谱性拮抗菌。利用木霉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起源于1932年,Weindling首次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 lignorum)对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有重寄生作用,接着便有许多利用木霉来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相继发表。张文军等研究发现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和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梁晓洁等报道了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konT1菌株对尖孢镰孢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且菌株TkonT1可缠绕在尖孢镰孢菌菌丝体上或穿入菌丝体内营寄生生长,吸收病菌菌丝体养分进而导致病菌菌丝体破裂和细胞原生质消解;曹翠玲等研究发现康氏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前已有一些木霉成分的微生物菌剂得到应用,且效果显著,如以色列的哈茨木霉T39及美国的哈茨木霉T-22。因此,拟康宁木霉菌作为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已引起广泛关注,具有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开发拟康宁木霉菌的应用,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拟康宁木霉菌,命名为拟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J5,该菌株以荔枝枯枝落叶上的微生物为筛选对象而分离得到,对荔枝炭疽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提供新的资源与方向,未来可作为生物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拟康宁木霉菌制备得到的生物制剂。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拟康宁木霉菌在防治荔枝炭疽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3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港穿刺练习模型
- 下一篇:一种水杯按压组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