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定位定深板、制作方法及定位定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3687.X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赳;沈颉飞;刘飞;刘孟轲;王振宇;巢家瑞;李超越;方仲瀚;梅健菘;张宇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B29C64/386;B33Y50/00;G06F30/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颌 侧壁 开窗 定位 定深板 制作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定位定深板、制作方法及定位定深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方法均不能同时进行定位定深,从而使得开窗书术中容易造成:开窗定位不准,会导致开窗轮廓太大,容易引发肿胀及感染风险,磨除开窗位置的骨侧壁,自体骨骨增量减少,加大人工骨替代材料的使用,增加病人花费,而开窗无法定深时,又容易引起上颌窦膜穿孔或黏膜损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口腔软硬组织CBCT扫描并初次建模;口内牙齿和软组织表面信息光学扫描;根据初次建模和光学扫描信息通过逆向工程进行定位定深导板的3D设计,最后3D打印。本发明具有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定位和定深准确,去骨量和创伤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术定位定深板、制作方法及定位定深装置。
背景技术
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术,又叫上颌窦外提升术,即在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后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移,增加牙槽骨高度。如果剩余骨量大于4mm,可以保证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可以在进行外提升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如果剩余骨量小于4mm,则建议先植入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待6-9个月的成骨期完成后,再植入种植体,以保证牙种植初期稳定性。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技术时手术视野较清楚,医生可以较好把握操作方向;同时骨提升高度明显,尤其适合骨量严重不足的上颌窦提升,为上颌后牙区进行牙种植提供了重要前提准备;该技术也是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失败后重要的补救措施。但是,该项技术存在以下难度:手术的敏感性极高,需要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侧壁开窗的位置,凭借医生的经验往往很难判断开窗上缘、下缘、高度、前后向的长度,同时上颌窦腔的变异情况常常会加大定位的难度,比如上颌窦内的分隔、多个分窦腔的存在等;其次需要小心磨除开窗的侧壁部分或者使用超声骨刀分离开窗部分,如果深度把握不准,开窗过程中上颌窦膜穿孔比黏膜剥离提升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因此,仔细规划侧壁开窗的轮廓位置,以及在保证上颌窦黏膜不穿孔的情况下打开上颌窦骨外侧壁,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目前尚无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手术定深导板的相关专利报道,目前常使用的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方法包括金刚砂车针磨除、超声骨刀开窗等。
但是现有的开窗方法均不能同时进行定位定深,从而使得侧壁开窗术中容易造成:开窗定位不准,会导致开窗轮廓太大,容易引发肿胀及感染风险,磨除开窗位置的骨侧壁,自体骨骨增量减少,加大人工骨替代材料的使用,增加病人花费,而开窗无法定深时,又容易引起上颌窦膜穿孔或黏膜损伤。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同时定位和定深的工具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方法均不能同时进行定位定深,从而使得侧壁开窗术中容易造成:开窗定位不准,会导致开窗轮廓太大,容易引发肿胀及感染风险,磨除开窗位置的骨侧壁,自体骨骨增量减少,加大人工骨替代材料的使用,增加病人花费,而开窗无法定深时,又容易引起上颌窦膜穿孔或黏膜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术定位定深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CBCT或者CT等放射性扫描,获取患者颅面部硬组织数据,将扫描数据重建成初始三维模型;
步骤2:对口内3D光学扫描或者口内取模灌模后桌面扫描仪扫描,获取患者牙齿及软组织表面信息的三维数字图像,建立牙齿和软组织形态光学模型;
步骤3:通过步骤1获得的三维数据联合步骤2获得的光学模型拟合,准确重建目标组织模型;
步骤4:根据上述获取的目标组织模型,采用种植体设计软件,选择种植体型号和规格,设计种植体的位置,计算上颌窦外提升需要的信息;
步骤5:运用逆向工程软件,根据设计的种植体位置,进行上颌窦骨外侧壁开窗手术定位定深导板的3D模型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3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科临床优化给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转子摆动刮板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