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的败酱提取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4066.3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苏丹;艾志福;宋永贵;曾强;刘亚丽;金晨;廖亮亮;曾治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4 | 分类号: | A61K36/84;A61P9/10;A61P1/16;A61P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胡玲 |
地址: | 330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粥样硬化 功效 提取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从败酱科植物干燥全草中提取制备得到具备良好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的提取物、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经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水、乙醇、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显著减少AS模型小鼠的动脉斑块形成,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并改善AS引起的心功能降低和心脏结构改变;乙酸乙酯提取物效果最佳,且其所含成分,多数尚未见相关药效报道;总皂苷、总黄酮和总有机酸和活性单体成分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UVECs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发明采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作为野菜食用的败酱科植物为原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提供了更为广泛的AS治疗药物来源,极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开发高效、安全的抗AS新药与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活性部位的分离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败酱科植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提取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败酱科植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应用及其提取物、有效部位和活性单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且越来越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议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显示,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目前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化药主要集中于某一个环节,如调节脂质代谢、防止脂质过氧化、抗炎等;其次化药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某些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长期使用,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副作用低等特点,因此,探索和开发利用中药治疗AS具有巨大潜力。
已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风险,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虽然已在多个科属中药植物中发现具有治疗AS的效果,但尚未有文献报道败酱科植物具有治疗AS的效果,且对败酱科植物的报道中也未见针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分离方法。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和实验研究发现,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图1、表1),其提取物或其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能很好的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血管斑块形成,同时对小鼠的血脂紊乱情况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心脏功能,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肝脏脂质堆积有很好的改善,具有很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败酱科植物提取物或其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保健品或药物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败酱科植物选自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
优选地,所述败酱科植物活性物质的鉴定和确认方法为UPLC-QTOF-MS/MS方法。
优选地,所述疾病由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优选地,所述提取物是水提取物或醇提物经不同极性溶液萃取后的提取物。
优选地,所述水提取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败酱科植物干燥全草药材,粉碎成粗粉,向药材中加入8~10倍量的水浸煎0.5~1.5h;趁热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
(2)药渣加水再浸煎0.5~1.5h,共煎3次,合并水煎液并浓缩至1g生药材/ml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