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4290.2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侯良霄;刘兆栋;宋娜;吴旋旋;张术鹏;孙泉;张国超;杜晓光;刘梦瑶;王怀宇;李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8;G01R2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圣娟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附加 电源 井下 线路 故障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出了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故障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触发模块和电力电子电源,所述电力电子电源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检测的各相线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模块分别控制连接电力电子电源的输出端,向对应的相线路注入的检测信号,分析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线路的线路故障。采用电力电子开关电路作为可控扰动源,将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由传统的能量转换角色转变为独立的可控信号源,电力电子开关耐压高,容量大,导通状态灵活可控,将检测信号注入系统,能够分析系统响应来实现故障诊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路故障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较为井当中会有很多易燃易爆气体存在,因此,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而漏电保护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之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能够使矿井安全得到很好的保证。但在日常工作当中,很多井下设备或线路在出现故障题时,都可能会造成矿井供电事故,特别是在碰撞或挤压的情祝下,运行期间的电统和电气设备容易产生漏电故障,而一旦漏电,就可能会有火花形成,这些火花在遇到瓦斯、甲烷等气体时,就会产生爆炸事故,在威胁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影响煤矿井下的正常生产,因此,井下供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尤为重要。井下供电线路运行环境恶劣,线路故障复杂,致使总馈线开关跳闸的情况时有发生。发明人发现,目前常用的拉路法较为繁琐且费时,往往会延长停电时间,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电力电子电源作为附加电源实现三相输电线路断电后的故障检测,能够快速确定故障类型,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触发模块和电力电子电源,所述电力电子电源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待检测的各相线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触发模块分别控制连接电力电子电源的输出端,向对应的相线路注入的检测信号,通过分析检测信号获得待检测线路的线路故障。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附加电源的井下失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获取待检测电路的运行数据,识别待检测线路是否断电,断电后执行下一步;
对于漏电及接地故障检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触发电力电子电源的开关单元的注入晶闸管,以使电力电子电源向待测线路注入检测信号,分析检测信号获得故障检测结果;
对于相间故障检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触发其中一相线路连接的开关单元的注入晶闸管,以使电力电子电源向待测相线路注入检测信号,控制触发其他相线路连接的开关单元的接地晶闸管,分析检测信号获得故障检测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1)本公开采用电力电子开关电路作为可控扰动源,将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由传统的能量转换角色转变为独立的可控信号源,电力电子开关耐压高,容量大,导通状态灵活可控,将检测信号注入系统,能够分析系统响应来实现故障诊断。
(2)本公开的系统当井下供电系统总馈线开关跳闸后,设置附加的电源向线路中注入信号,通过控制附加电力电子电源中不同晶闸管的导通,向失电线路中注入的检测信号会形成不同的检测回路,分析检测信号能够实现对失电线路的故障检测。所述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井下失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大大减少矿井停电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分泌调节带
- 下一篇:沥青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